運動:腫瘤學治療的新范式
-01-
引言
生命在于運動,一些高質量的干預研究已經證明了運動在緩解疲勞、保持身體功能和改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益處。一些來自觀察性隊列研究的數(shù)據(jù)還表明,有體力活動的癌癥幸存者往往比沒有體力活動的人活得更長,但評估結構性運動是否能夠延長癌癥患者生存期的隨機臨床試驗仍然寥寥無幾。最近公布的III期CHALLENGE試驗結果為這個問題提供了重要答案。
在這項試驗中,在結直腸癌患者完成輔助化療后2-6個月開始的3年有氧運動計劃和行為支持,降低了疾病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通過證明疾病過程的改變而不僅僅是癥狀緩解,這項研究有力地表明,運動應被重新定義為疾病緩解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僅僅是一種支持性護理措施。應該將運動從輔助支持提升到循證治療,并將專家指導的運動納入常規(guī)護理。
-02-
一、CHALLENGE研究
CHALLENGE試驗歷時15年,涉及6個國家的55個癌癥中心和889名結直腸癌III期和II期高;颊摺kS機分配到對照組的患者接受了常規(guī)護理,包括標準監(jiān)測和促進體育活動和健康營養(yǎng)的一般健康教育材料。在干預組,患者還額外收到了為癌癥幸存者編寫的鍛煉指南,以及與體育活動顧問在3年內進行的鍛煉和行為支持會議。漸進式鍛煉計劃側重于促進中等至劇烈的有氧活動,如快走,以增加基線娛樂性有氧體育活動,每周增加≥10個代謝當量任務小時(相當于150-180分鐘的快走)。強制性理論框架的行為改變指導與強制性和/或推薦的監(jiān)督鍛煉課程相結合,每2周進行一次,持續(xù)12個月,在接下來的24個月內每月進行一次。
參與者對CHALLENGE的參與度很高:在最初的6個月,幸存者完成了83%的預定行為支持訪問和79%的規(guī)定監(jiān)督鍛煉。從長遠來看,依從性仍然令人滿意,約59%的患者在3年計劃的最后2年參加了每月的支持會議,這說明這套結構化的運動計劃,不僅可行,而且患者覺得好,愿意堅持!在7.9年的中位隨訪期內,運動干預與無病生存期的主要終點相對風險降低28%(DFS;5年時為80.3%對73.9%;HR 0.72,95%CI 0.55-0.94;P=0.02)以及總生存率提高37%(OS;8年時為90.3%對83.2%;HR 0.63,95%CI 0.43-0.94),分別產生6.4%和7.1%的絕對收益。
CHALLENGE中觀察到的生存優(yōu)勢與其它試驗中基于奧沙利鉑的輔助化療方案所取得的長期益處相匹配。在MOSAIC試驗中,在5-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氫葉酸的基礎上添加奧沙利鉑可將10年DFS提高5.8%,10年OS提高4.6%。然而,輔助化療通常與腹瀉和神經病變等嚴重毒性有關,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相比之下,CHALLENGE的參與者僅報告了輕度、短暫的肌肉骨骼疼痛,通常與定期和持續(xù)的運動有關。
-03-
二、范式轉變:從建議到處方
CHALLENGE隊列在年齡、體重指數(shù)、合并癥和基線體力活動方面存在異質性,表明結構化運動計劃具有廣泛的耐受性和可行性。預先指定的亞組分析同樣顯示,在所檢查的每個基線類別中,風險比一致(DFS≤0.87,OS≤0.84),證實其生存益處是一致的,無論人口統(tǒng)計學、臨床或治療特征如何。這些發(fā)現(xiàn)標志著我們對待幸存者的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也就是說,鍛煉不應再被視為簡單的建議,也不應被視為一種輔助的生活方式建議。相反,結構化運動應被視為一種基于證據(jù)的治療干預,值得納入標準的腫瘤護理途徑。癌癥護理提供者可以也應該給患者開運動處方,這樣他們也可以從CHALLENGE試驗中證明的具有臨床意義的優(yōu)勢中受益。
當然,現(xiàn)實是很多醫(yī)生自己也承認運動的好處,但往往覺得這個不屬于自己的工作范疇,或者自己沒時間、沒技能,甚至擔心安全問題。但證據(jù)擺在眼前,運動必須被重新定義為一種循證治療手段。未來醫(yī)療系統(tǒng)必須跟上!我們需要把專業(yè)的運動康復師、運動生理學家這些認證過的運動專家,正式納入腫瘤治療團隊,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轉診流程,甚至推動保險公司把運動干預也納入報銷范圍。只有這樣,CHALLENGE帶來的希望才能真正落地,惠及每一位需要的患者。
-04-
三、機制探索:運動如何抗癌?
與針對特定分子途徑的藥物干預相反,運動誘導了全面解決癌癥生存問題的系統(tǒng)性、多方面影響。臨床前和臨床證據(jù)表明,運動可以改善免疫監(jiān)測,降低全身炎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支持心理健康。力學研究表明,運動通過重新校準腫瘤灌注和氧合、抑制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信號傳導以及動員自然殺傷細胞來發(fā)揮抗癌作用。
運動時收縮肌肉也會釋放肌因子,包括SPARC、抑瘤素M和鳶尾素,這些肌因子可以直接抑制腫瘤生長或間接引發(fā)抗腫瘤免疫。長期體育鍛煉通過激活AMPK和抑制PI3K-AKT-mTOR信號來適應腫瘤微環(huán)境。這些臨床前見解得到了臨床研究結果的支持;例如,一項針對結直腸癌幸存者的隨機對照試驗表明,運動可以顯著降低空腹胰島素濃度和血清TNF(全身炎癥的標志物)水平,癌癥治療后這些因素的水平更高,與疾病復發(fā)風險增加相關。盡管CHALLENGE不是為了評估這些機制途徑而設計的,但在運動干預組中觀察到的肝轉移和第二原發(fā)性腫瘤減少了約50%,這表明這些機制可能起作用。未來對來自CHALLENGE試驗參與者的庫存生物樣本的分析將有助于確定哪些是最相關的。
-05-
四、其它相關癌癥研究
CHALLENGE試驗是第一項隨機試驗,證明癌癥治療后運動干預對存活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然而,腫瘤學的其他研究也在調查運動對臨床結果的影響。
比如乳腺癌,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輔助化療前加入運動和營養(yǎng)干預,能讓腫瘤完全消失的比例幾乎翻了一番!還有針對轉移性乳腺癌的PREFERABLE EFFECT試驗,雖然還在收集生存數(shù)據(jù),但已經顯示九個月的監(jiān)督運動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疲勞感和生活質量,而且每個患者能省下至少163歐元的醫(yī)療和社會成本。前列腺癌方面,INTERVAL GAP4試驗也在探索高強度運動是否能延長生存期,目前看是安全的,而且確實能提升患者的體能。
這些研究告訴我們,針對不同癌癥類型、不同治療階段,我們可以設計出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形成一個貫穿疾病全程的、能真正改變疾病進程的運動干預體系。
-06-
結語
CHALLENGE試驗歷時17年,在實施和數(shù)據(jù)的各個方面都名副其實。這是一個變革性的證據(jù),證明運動可以延長癌癥后的壽命。通過證明體育活動可以改變疾病的進程,而不僅僅是緩解癥狀,CHALLENGE的結果將運動從輔助支持提升到了循證治療。
CHALLENGE試驗的成功,加上運動生物學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潛力被逐漸揭示,都在呼喚著醫(yī)療系統(tǒng)的變革。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跨越這些障礙,將結構化的、由專家指導的運動,像藥物一樣,納入到標準的腫瘤治療路徑中去。這不僅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醫(yī)學進步的最好回應。
參考文獻:
1. Exercise as a new therapeutic modality in oncology: CHALLENGE trial refines survivorship care. Nat Rev Clin Oncol. 2025 Aug 26.
原文標題 : 運動:腫瘤學治療的新范式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