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03:離“家用機器人時代”還有多遠?
芝能科技出品
《時代》雜志的封面把 Figure 03 推向大眾視野,這款機器人專為 Helix 神經網絡、家庭場景及全球規(guī)模化應用量身打造。
目標是成為真正的通用機器人,精準執(zhí)行類似人類的任務,又能直接向人類學習,創(chuàng)始人 Brett Adcock 一句 “宣傳短片里沒有任何東西是遙控的”,這波到了技術拐點了?
01
Figure 03的技術升級
Figure 03 相比其前代產品(如 Figure 02)在關鍵技術上做出了更為徹底的升級。
● 感知層面,F(xiàn)igure 公布其視覺系統(tǒng)幀率提升了 2 倍、延遲縮短到原來的四分之一,并增加了更寬視場的攝像頭。
在處理動態(tài)場景、追蹤快速運動物體時,將具備更高的響應能力,還在手部設計中嵌入了掌心攝像頭與細微觸覺傳感器,據(jù)稱能感知 3 克級別的壓力變化,使機器人在抓取易碎物體(如雞蛋、玻璃瓶)時更具自適應性,減少失誤率。
● 在控制架構上,F(xiàn)igure 的 AI 系統(tǒng) Helix 扮演了核心角色,貫通“視覺—決策—動作”全流程,而不只是充當計劃層或執(zhí)行層的輔助。
通過將視覺感知、語義理解和運動控制融合在一起,力圖實現(xiàn)機器人對環(huán)境的“理解型操作”,不會僅僅“看見物體”,并能根據(jù)情境判斷如何安全、有效地操作。
● 在安全與軟性設計上◎ Figure 03 在外殼材料、結構設計和運動限制上都做了優(yōu)化,機器人的外層采用泡沫、軟性紡織覆層,減少“撞傷”風險;◎ 體重比上代輕了約 9%,在家庭環(huán)境中移動更靈活;◎ 電池部分獲得 UN38.3 認證,并支持無線充電包覆可拆洗、外殼可替換的設計,也更貼近家居使用場景,產品從工業(yè)原型向生活化設備的過渡意圖。
Figure公司發(fā)布F.03電池迭代至第三代,能量密度提升94%,直接嵌入軀干,強化安全性和抗干擾能力。
在性能、安全、成本和規(guī)模上全面超越,專為BotQ生產線量產設計,年產能達1.2萬臺。
◎ 2.3 kWh容量,支持峰值負載下5小時連續(xù)運行;
◎ 體積質量效率創(chuàng)紀錄緊湊,實現(xiàn)最高能量密度;
◎ 2 kW快速充電,配主動冷卻系統(tǒng);
◎ 定制BMS監(jiān)控電池健康、優(yōu)化性能、防故障;
◎ 多層安全架構通過UN/UL認證;
◎ 經嚴苛環(huán)境/機械/電氣測試驗證可靠性;
◎ 成本較F.02降78%;
◎ 部件大規(guī)模生產,組裝流程高效。
安全是Figure底線
◎ BMS集成傳感器/開關/保險絲,防過充/過放/過溫/短路;
◎ 電池芯耐UN/UL/IEC濫用測試(如擠壓/撞擊/過充/加熱),內置雙熔斷機制;
◎ 互連幾何充熔斷元件;
◎ 包裝層控熱事件無外部火焰,單芯災難故障絕不起火,經一年熱力學建模+物理測試迭代實現(xiàn)。
● 在制造與規(guī)模化方面,F(xiàn)igure 構建了自己的生產基地 BotQ,并在其內部導入機器人自主組裝流程。
BotQ 的設計目標是年產 12,000 臺機器人,并在未來幾年擴展到更大規(guī)模。
通過模具化、注塑、沖壓等方式替代傳統(tǒng)的手工和 CNC 加工,F(xiàn)igure 力圖將單位成本推向可接受的區(qū)間,使得機器人不再只是高成本實驗品,而具備但愿成為商品的潛力,為 Figure 03 建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tǒng)基礎。
從感知、控制到安全、生產,這是一條“從實驗室走向產品”的路徑藍圖。
Helix 在演示中展現(xiàn)出令人驚嘆的行為能力,但在真實的、不可控的環(huán)境中,到底是什么表現(xiàn),我們很難評估。在持續(xù)操作、高負荷任務下的功耗管理、熱耗控制和能量密度仍是瓶頸。
02
產品定位
Figure 將 Figure 03 定位為“通用人形機器人”,目標覆蓋家庭與商業(yè)復合場景。
其背后的假設是:如果機器人能在家庭這種極其復雜、無序的環(huán)境運行自如,那么它在物流、商超、倉儲、醫(yī)院等標準化環(huán)境中也將更具適用性。
這是一種正向的策略:家庭環(huán)境是最難啃的“雞骨頭”,一旦攻破,其它場景反而相對容易。
從現(xiàn)實演示情況來看,F(xiàn)igure 03 在折疊衣物、清理桌面、整理廚房用具、裝載洗碗機等任務上已有一定表現(xiàn)。
實際環(huán)境會有意想不到的干擾:家具排列的差異、意外遮擋、雜物干擾、光照變化、地面滑差等等,都可能打亂機器人感知與控制的穩(wěn)定性。
初期商業(yè)化落地路徑更可能采取“半受控環(huán)境 + 輔助操作”模式,F(xiàn)igure 03 在真正無人干預的家庭場景中還難以完全自持,但作為服務機器人、商用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切入準結構化場景(如餐廳、廠區(qū)、倉庫、養(yǎng)老院等)可能更可行。
機器人要成為“消費級設備”,成本是天花板。即使 Figure 提出年產 12,000 臺的目標,也要面對組件成本、組裝工藝、售后維護、物流分發(fā)等方面的壓力。
在規(guī)模效應下有所下降,初期售價極有可能高于大眾可接受水平,把 Figure 03 限定在“高凈值家庭”、“商業(yè)機構”等細分市場。
機器人部署后的維護與更新成本不可忽視。硬件故障、軟件升級、零件替換、傳感器漂移、校準誤差修正,這些在早期階段都將是高昂隱性成本。
機器人公司僅靠“封閉平臺”難以聚攏開發(fā)者與上下游資源,F(xiàn)igure 在此前已與 OpenAI 合作、使用 NVIDIA 工具鏈,也公開談到其 AI 模型、仿真平臺、控制系統(tǒng)的融合。
機器人作為物理產品,其安全性、隱私性與倫理問題不可回避。
Figure 必須在工程設計上構建多層安全機制:
◎ 碰撞檢測、行為審核、權限控制、故障備用等;在商業(yè)策略上建立嚴格的隱私保護和責任邊界;
◎ 在用戶體驗層面提供透明的交互界面與糾錯機制。
失誤或“AI意外”可能帶來嚴重后果,還是挺難的。
小結
對 Figure 03 的評價,是一種兼具期待與謹慎的態(tài)度,在感知、控制、安全、制造等維度同步升級,使得通用人形機器人走了一步。
原文標題 : Figure 03:離“家用機器人時代”還有多遠?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