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數據、算法、算力“輪流坐莊”,NLP到了“數據為王”的時代
由此,我們再來理解商業(yè)機會。
數據采集與標注的公司有很多,從巨頭的“副業(yè)”到AI數據專業(yè)化平臺,總體而言主要玩家如圖所示:
除此之外,更多中小玩家甚至幾十人的草臺班子數不勝數。在中國,目前全國從事數據標注業(yè)務的公司約有幾百家,全職的數據標注從業(yè)者有約20萬人,兼職數據標注從業(yè)者有約100萬人。
易入門、難精通,而上述兩大因素決定NLP數據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做得好的就更少。
在數據“坐莊”NLP的大背景下,空出了大量的商業(yè)機會,而客觀上的高要求阻卻了大量低門檻入場的玩家,NLP數據相對于CV更像一個藍海。
打破單純“體力活”標簽,NLP數據采集與標注從四個方面自我演進
有機會就總有人會進場,不久前,中國人工智能高峰論發(fā)布了中國人工智能科技服務商50強,既有商湯、曠視這種明星企業(yè),也出現了榜單內唯一的AI數據服務商云測數據,這顯示AI數據正在進入“主流圈”,在藍海中嘗試跑出獨角獸企業(yè)。
當然,前提是平臺能夠解決好NLP數據的痛點問題。
事實上,CV的“感知”需求使得“體力活”可能就能夠勝任大多數據生產工作(誰不認識一輛車、一個人呢),而“認知”的NLP數據要突圍,只是“體力活”早已經不夠。
至少目前來看,行業(yè)玩家在四個方面有所動作,或正在解決NLP數據痛點問題。
1、業(yè)務模式,用“定制化”迎合商業(yè)落地期的NLP
曾有媒體向Google工程師提起M-Turk的時候,他表示“我們不敢用Turk標注”,因為回收的數據良莠不齊。
眾包模式(在公開平臺發(fā)布任務,自由申領)是曾經的AI數據產業(yè)主流,擁有數據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優(yōu)勢,不過數據質量比較難以把控。在數據精細化要求的今天,很多需求方都轉向了“定制化”(一對一,以項目制的方式完成交辦的數據任務)服務模式。
例如,云測數據的“定制化”服務模式,跟的就是需求方復雜、精深而個性化的數據要求。具體到NLP,在數據采集上滿足特定人物(老人、婦女、小孩)、特定場景(家居、辦公、商業(yè)等)、不同方言的聲音/文本數據采集;在數據標注上進行需求的對接、理解清楚場景化要求再分發(fā)盡量具體的規(guī)范指導(同樣一句話在不同交流目的中可能需要標注不同的內容,例如“我沒錢”在信貸服務中意味著潛在客戶,在理財服務中則表達拒絕的態(tài)度)。
當然,眾包模式也有它的優(yōu)點,能夠輕量化承載大量相對簡單的數據需求,而場景化的定制模式則更專業(yè),主要依靠自有員工和基地,像云測數據就在華東、華南、華北擁有自建標注基地,這種玩法顯然更適合匹配客單價更高的場景化、定制化需求,NLP是典型。
2、管理流程,從“粗放制造”到“精益制造”
既然數據采集與標注很像是工廠的流水線,那么如果要提升數據的精準度,其實就如同“制造業(yè)”升級那樣需要進行“粗放制造”到“精益制造”的轉變,首要體現在管理流程的優(yōu)化上。
無論是從平臺接取任務的眾包團隊,還是直接對接需求方的定制化服務平臺,至少,草臺班子式的做法已經不適合NLP對數據的要求。
高精準度、高效率,都依賴管理流程的優(yōu)化,以云測數據為例,具體做法包括這幾個大方向:
標注、審核、抽檢的層層把關:標注人員的結果交由另一批人進行審核,打回不合格的,最終再由質檢進行抽檢,大體如此,可能步驟更復雜;
人才類型的基礎分類:文本、語音、圖像標注人員不相互混用;
擅長場景的優(yōu)先任務派發(fā):在同等條件下,擅長對應場景的人優(yōu)先派發(fā)給任務。
例會制度:如同精細化管理的制造業(yè)一樣,早會、晚會、周會、月會,總結問題、提醒改進。
……
而無論如何,管理流程的事,說得再多,日常工作的落實才是最重要的。
3、職業(yè)技能,專業(yè)培訓擺脫“低水平重復”
“不要門檻”意味著更低的價值,在人員個人能力上,NLP在逐漸拋棄那些“無門檻”入局的人,尤其是在特定的場景需求下。
例如,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NLP數據標注實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下載】ADI中國三十周年感恩回饋助力企業(y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