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看懂科技巨頭AI回報:二季報里的廣告“源動力”
AI變量正在改變全球數字廣告市場格局。
8月初,中國市場監(jiān)管總局公布統(tǒng)計數據,2025年上半年,全國廣告業(yè)頭部企事業(yè)單位廣告業(yè)務收入同比增長達11.3%,其中互聯(lián)網廣告發(fā)布同比增長19.0%,占廣告發(fā)布收入總量的81.1%。
“強者愈強”的集中趨勢背后,是廣告技術路徑與投放邏輯的結構性轉變。
在AI技術日益深入廣告業(yè)的當下,從搜索廣告到短視頻推薦,從圖文創(chuàng)意到AI從搜索廣告到短視頻推薦,從圖文創(chuàng)意到AIGC生成內容,AI技術正深度嵌入廣告的全鏈條。谷歌、百度等搜索巨頭,奈飛、抖音、快手等流媒體平臺,無不在重塑廣告形態(tài)、重構生態(tài)結構,試圖在新一輪競爭中占得先機。
數字廣告,這一互聯(lián)網最成熟的商業(yè)模式,也迎來了十年來最深層的調整期。
大象轉身:AI驅動廣告效能躍升
美國市場向來是全球數字廣告趨勢的風向標。根據eMarketer數據,2025年上半年,美國數字廣告增速跌破10%,為2009年以來最低。
這一回落,并非數字廣告失寵,而是整個行業(yè)進入重構期。
谷歌在2025年推出的對話式搜索“AI Mode”,就是這場重構的產物。與以往不同,這一模式下的廣告展示并非依賴用戶輸入的關鍵詞,而是借助對話上下文自動理解用戶需求,進而插入相關品牌信息。這意味著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在廣告業(yè)務中扮演部分決策與內容生成角色。
除了谷歌,微軟也在加快將搜索與新聞廣告并入Copilot生態(tài),直接融入其辦公場景和企業(yè)服務體系。這種整合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據最新財報披露,微軟搜索與新聞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1%,遠超行業(yè)平均增速。
美股財報季傳遞出一個共識:AI顯著提升廣告轉化率。
盡管整體廣告市場增長放緩,谷歌、微軟、Meta等平臺的季度廣告收入仍維持兩位數增長。
谷歌在搜索業(yè)務整體承壓背景下,廣告收入依舊保持穩(wěn)健增長,達652億美元,同比增長10%。其核心突破在于“AI Overviews”這一類對話式搜索廣告形態(tài)的上線,使廣告展示不再局限于關鍵詞匹配,而是融合用戶意圖與上下文,提升轉化率。CFO露絲·波拉特也指出,生成式AI已顯著提高廣告產品的用戶參與度,為未來廣告產品的多模態(tài)探索提供了空間。
此外,Meta的2025年Q2財報也清晰體現出AI驅動下廣告業(yè)務的全面提效。Meta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6%,達到362億美元,成為本季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上指出,AI工具對廣告推薦和創(chuàng)意生成的支持,顯著提升了投放效果,其中廣告展示次數增長11%、平均價格上漲9%,這表明平臺不僅在提升流量變現效率,也逐步建立起高價值內容生態(tài)。對此,扎克伯格稱,廣告業(yè)務已經從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這些變化指向一個共同趨勢:在平臺流量增長趨緩的背景下,提升單次流量變現效率成為核心目標,AI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推手。
面對這一趨勢,中國科技公司同樣加速跟進。
比如,百度將文心一言接入搜索主入口,試圖引導用戶將搜索行為遷移至AI問答框架;騰訊整合混元大模型能力,提升廣告投放中的用戶匹配與內容生成;抖音和快手則更直接,將AI工具嵌入短視頻創(chuàng)作鏈條,幫助商家快速生成創(chuàng)意腳本、素材與文案,縮短從需求提出到內容上線的周期。
中美科技平臺的戰(zhàn)略調整,實質上都在回應一個市場問題:廣告底層邏輯的切換,正在重塑預算分配規(guī)則,平臺如何爭奪更多份額?
重估內容生態(tài):流量價值從規(guī)模到質效并重
AI提升廣告效率的同時,平臺對“流量”的理解也在重構。
過去,只要掌握足夠用戶注意力,平臺便能占據預算高地。但當內容、轉化和信任逐步構成新的價值閉環(huán),流量的評估邏輯也悄然轉向。
進入AI驅動的內容時代,衡量流量的關鍵已從“能觸達多少人”變?yōu)?ldquo;能轉化多少”。
正因如此,曾強調用戶體驗、排斥廣告干擾的奈飛,在2025年進一步加碼廣告業(yè)務,盈利模式正式從訂閱驅動轉型為廣告與訂閱的“混合動力”。
讓奈飛做出這個決定的關鍵在于,隨著AI推動廣告內容更自然地融入劇情或使用場景,品牌不再回避“廣告打擾”,反而愿意主動尋求高質量內容環(huán)境進行定制化植入。對此,首席財務官斯賓塞諾伊曼表示,廣告銷售額增長已經超出了今年同期的預期,并且有望在 2025 年底實現翻倍。
在短視頻平臺,這種趨勢更為明顯。廣告服務收入已占快手總營收的55%以上,而作為快手AI戰(zhàn)略的核心,快手自研的AIGC工具可靈AI系列,幫助商家與創(chuàng)作者生成腳本、畫面乃至虛擬主播,單月營收突破1億元人民幣。在一季報中,快手表示,AIGC內容生產、投放Agent、營銷推薦大模型和出價推理大模型正全面重塑快手上的商業(yè)經營。
不管是奈飛還是快手,它們都在說同一個故事,那就是,在存量時代,科技公司從追求數量規(guī)模轉向價值,而AI改變了廣告的價值邏輯,“AI+廣告”成為平臺從“增量時代”邁向“存量精耕”的新武器。
道理很簡單,廣告行業(yè)長期依賴信息流、貼片等標準化樣式,企業(yè)常因預算受限而只能簡單組合已有素材。若過度強調銷售轉化,可能引發(fā)觀眾疲勞或抵觸,從而削弱用戶粘性。
生成式AI技術改變了這一困局。一方面,可靈AI等視頻生成大模型讓廣告主可以低成本生成大量原生創(chuàng)意內容,根據快手內部測算,AI大模型預計可以把客戶的短視頻營銷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至7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AI替代人工海投模式,憑借數據優(yōu)勢實現精準投放與流量全托管,提升ROI回報。
圖源:快手磁力引擎商業(yè)洞察
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同步升級,使廣告平臺獲得新的增長動能,而平臺間的競爭焦點也從流量爭奪轉向效率與生態(tài)的深度對抗。
科技巨頭“全員參賽”的數字廣告市場,正在迎來新一輪技術與生態(tài)的競速。
巨頭競逐:新生態(tài)下的AI廣告“暗戰(zhàn)”
2025年中美兩國廣告市場的變化,證明科技巨頭正在主動打破原有的護城河,平臺間競爭焦點由單純的流量爭奪轉為效率與生態(tài)競爭。
進入中報季,全球科技巨頭紛紛曬出AI轉型成績單。Magnificent7率先公布了利好的業(yè)績,谷歌、微軟、Meta財報發(fā)布后股價應聲而起。
現在,隨著港股市場迎來中期業(yè)績預告密集披露期,市場也在關注中國科技平臺廣告業(yè)務將迎來怎樣的調整與突破。從現有信號來看,三個趨勢值得關注。
首先,AI能力正在從“工具化”轉向“產品化”,成為一種原生能力。百度文心大模型在搜索廣告中的整合,全面重構了傳統(tǒng)廣告生態(tài)。同時,快手也在“內容+電商+本地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加速融入AI及數字人,最新季報里也許會看到廣告業(yè)務在AI驅動下進一步提升效能。
圖源:百度
其次,內容與電商、廣告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化。廣告已不僅是單點投放工具,更是驅動交易閉環(huán)的一環(huán)。比如,阿里旗下數字營銷平臺“阿里媽媽”推出的一系列基于AI技術的營銷工具和解決方案,證明廣告平臺正逐步將AI能力打包為好用的工具與服務,降低中小商家的使用門檻。
圖源:阿里媽媽數字營銷
隨著AI服務標準化,平臺有望在中腰部客戶市場打開新增長點。這種廣告與交易鏈路打通的趨勢,或將在下半年更多中概股中體現出來。
最后,廣告定價機制或將迎來調整。Meta通過AI優(yōu)化投放,實現廣告展示次數增加11%、平均價格上漲9%,說明廣告主更關注ROI而非價格敏感度。隨著AI提升投放效率,廣告主不再只關注點擊率或展示量,而更重視轉化后的GMV或留存價值。這將倒逼平臺重新評估ROI模型,并推動從“競價優(yōu)先”轉向“效果優(yōu)先”的定價體系。
可以預見的是,在AI全面介入廣告業(yè)務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巨頭將不再單純追求廣告規(guī)模的擴張,而是轉向構建“內容+技術+交易”三位一體的閉環(huán)生態(tài)。
在財報之外,這種結構性演化將更深遠地影響平臺估值邏輯與增長空間。
盡管本質上,AI并未改變廣告作為“連接供需”的核心價值,但它重寫了連接的方式與成本結構。不僅廣告主正從比拼預算規(guī)模轉向追求長期ROI,平臺也從流量運營轉向深耕生態(tài)閉環(huán),進而創(chuàng)造AI原生的廣告產品。
從美國市場的“增速驟降”到中國市場的“結構升級”,數字廣告的劇變正在引發(fā)平臺價值的深刻重估。
這個財報季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內容,包括騰訊依托微信生態(tài)與AI技術驅動廣告效率提升,需關注其公私域聯(lián)動對廣告收入的拉動作用;阿里在618推出了一系列基于AI技術的營銷工具和解決方案,需觀察其電商廣告轉化率;百度則以AIGC重構搜索廣告鏈路,需評估其AI生成內容對廣告主ROI的改善效果。
當AI從“講故事”轉向“做實事”的發(fā)展階段,誰能平衡好用戶體驗與廣告效率,誰就有可能在這輪廣告重構中引領新一輪增長。
來源:港股研究社
原文標題 : 終于看懂科技巨頭AI回報:二季報里的廣告“源動力”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