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超2000種疾病,清睿智能用AI的力量提高基層醫(yī)療水平
讓診斷系統賦能基層醫(yī)生
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知識技術積累后,清睿智能于2016年開始了商業(yè)化運作。
清睿智能的核心產品——DUCG智能臨床輔助診斷決策平臺,是基于DUCG技術的新一代智能醫(yī)學輔助診斷系統。該平臺目前主要面向基層醫(yī)生開放,與基層醫(yī)生的工作平臺對接,以患者的主訴癥狀作為切入點,提示醫(yī)生進行問診,推薦檢查項目,給出診斷結果和合理治療建議,同時采用“圖形+文字”的方式解釋診斷結果,使基層醫(yī)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基層醫(yī)生在使用DUCG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同時,也在向它學習知識。
清睿智能認為,人工智能短時間內無法代替醫(yī)生看病,但可以賦能基層醫(yī)生,讓他們更快地成長為臨床專家,從而讓更多患者愿意前往基層醫(y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也讓高水平的醫(yī)生有更多精力專注于疑難雜癥的攻克。
DUCG智能臨床輔助診斷決策平臺
(圖片來源:清睿智能提供)
DUCG智能輔助診斷平臺不需要臨床專家關于怎樣從主訴癥狀入手進行檢查,從而診斷疾病的知識,只需要表達每種疾病受哪些因素影響、可能產生什么結果(包括如果做某種檢查可能會有什么結果)的知識,即只需要由因到果的正向知識,不需要由果到因的反向知識,而后者正是區(qū)別醫(yī)生水平的重要標志。
迄今為止,臨床學實際上是一門經驗科學,需要日積月累的臨床實踐,才能使經驗不足的醫(yī)生成為臨床專家。但DUCG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將基于經驗的臨床診斷變成了基于正向知識的反向計算,使其成為了一門精密計算的科學問題,從而將原本由人類專家完成的工作交由計算機完成。
除了高度的可解釋性,DUCG智能輔助診斷平臺還擁有很強的泛化能力。目前深度學習模型使用的大多是來自三甲醫(yī)院的病歷數據,對于基層醫(yī)院的醫(yī)生和患者而言未必完全適用,因為診斷條件變了,許多大醫(yī)院能做的檢查和搜集的證據基層缺失,導致診斷正確率降低,因此其診斷模型會根據運用場景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正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
目前,清睿智能與30多位簽約臨床專家深度合作,已經完成了43個基于主訴癥狀知識庫的開發(fā),覆蓋了超過2000種疾病。其中,12個知識庫已經完成了第三方病例驗證,診斷準確率在95%以上,已經投入試點應用。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