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一汽-大眾可以把探歌“玩”得更灑脫些
一汽-大眾首款SUV“探歌”上市一個月來取得了3063輛的成績,說明探歌開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有的認為,“探歌”這款車作為德國大眾瞄準新的市場細分,新的客戶群體需求,全新打造的力作,一定能夠在中國市場生根開花;有的認為,“探歌”個性鮮明,技術特點突出,賣點多,在市場上成為“爆款”只是時間問題。輿論的正面成為主流。但是,也有人對“探歌”提出了不同看法,諸如后備箱空間不大,“探歌”的價格偏高等等。盡管這只是少數人的觀點,但在與一汽-大眾銷售團隊的交流中,我還是發(fā)現,他們很在意這些不同的聲音,希望用事實邏輯來證明“探歌”的產品力、競爭力是強的。
看得出來,一汽-大眾銷售團隊的壓力是存在著的。但這種壓力首先來自于這幾年來,面對著SUV市場持續(xù)火爆,競爭對手靠SUV掙了個盆滿缽滿,而自己又苦于沒有SUV產品的“干著急”。今天,一汽-大眾終于等來了一款全新的、有鮮明技術特點和亮點的“探歌”,他們恨不得一下子將在SUV市場失去的損失全部補回來。如此的心理下,對于一些不同觀點出現敏感性的反應屬情理之中。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大眾品牌第一款SUV“途觀”進入中國時大家的看法。當時也有人曾經糾結過,無論是配置性能還是價格等都有這樣那樣的議論和批判。最終途觀賣得很火,直到今天依然屬于暢銷車型。輿論的不同觀點,核心還在于關注,既然關注了,出現吹毛求疵、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評價都是正常的!疤礁琛睉撚凶孕刨u得好,一汽-大眾銷售團隊不用也沒必要糾結和在意輿論場的另一面。
當前SUV市場出現了降溫,沒有了像“途觀”當年那樣的火爆行情了,而一汽-大眾又希望將“探歌”賣成市場上的標桿車型。這一低一高的反差,也是造成一汽-大眾銷售團隊壓力的另一個原因。其實,如何看市場變化,過去很多人都從增長幅度來判斷,很少有人從消費群體的變化去說事。過去討論一款車能否賣好主要依據市場的增幅,現在則應該考慮如何依靠一個產品個性特點在特定的細分市場中占取更大的份額。過去是靠市場的增量吃飯,現在是如何靠個性在存量市場中搶食。這已經是當今市場最大的特征變化了。如果以此來看“探歌”未來的市場走勢,一汽-大眾銷售團隊應該可以從今天的壓力轉向樂觀。事實證明,“探歌”個性絲毫不缺。前不久,一汽-大眾嘗試將“探歌”作了一場CRC拉力賽測試,結果這款SUV的性能絲毫不遜于以性能著稱的轎車。一款可以參加拉力賽的SUV,單憑這一點,“探歌”在中國緊湊型SUV市場就有足夠的賣點。諸如此類大膽的營銷玩法,一汽-大眾可以多搞些,因為它可以真實地展現這款車扎實的底盤操控的先進性。加上同級別使用高強度鋼最多、唯一搭載全液晶數字儀表盤、同級別唯一搭載4MOTION智能四驅系統(tǒng)和BorgWarn第五代中央差速器的產品、短懸長軸打造的同級別最大駕乘空間等等。這么多的獨一無二,一定會有一群獨一無二的消費群體。這也從一個層面證明了人們對未來市場的發(fā)展變化趨勢的判斷:市場越來越細分,消費越來越個性,誰能體現個性誰就能贏得消費者。一汽-大眾應該相信這樣的判斷,相信探歌的未來。
還是那句話,市場變了,消費者的需求也變了,營銷“玩法”也應該跟著變。這需要時間去適應。對于企業(yè)來說,不僅觀念上要變,考核目標可能也得變;對于輿論來說,評判一個企業(yè)的成敗、評論一個產品好壞的標準也同樣需要變。而對于一汽-大眾銷售團隊,不必在意眼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踏實地把“探歌”玩得灑脫些再灑脫些。這應該是正確的選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lián)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3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4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7 狂飆 836%!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自動駕駛界的 “瑜亮之爭”,誰能成為王者?
- 8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
- 9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10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