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藥二代”接班一年半后,通化東寶“2.0”及格了嗎?

2025-11-03 17:09
醫(yī)曜
關注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4年3月28日,通化東寶迎來“變局時刻”:冷春生辭去董事長職務,由公司創(chuàng)始人李一奎之子李佳鴻擔任董事長。自此,通化東寶正式進入由“藥二代”接班的“2.0時代”。

所有人都知道,李佳鴻身上的擔子并不輕。不同于多數傳統(tǒng)企業(yè)的平穩(wěn)過渡,李佳鴻可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李佳鴻接任當年,通化東寶創(chuàng)造近十年來最差成績單,不僅營收回落至2016年水平,更是破天荒的出現0.43億元的凈虧損。

如今一年半時間過去了,通化東寶似乎正在慢慢從低谷爬出。在通化東寶剛剛披露的三季報中,營收與凈利潤取得雙增長。具體來看,前三季度營收21.80億元,同比增長50.55%,錄得凈利潤12.02億元,而去年則是虧損0.66億元。

李佳鴻交出的這份成績單能夠讓市場滿意嗎?通化東寶未來又將面臨怎樣的危機與挑戰(zhàn)呢?

01

一代的光環(huán)

通化東寶上演的是一出白手起家的故事。

1985年,北大生物系畢業(yè)生李一奎憑借2萬元借款,創(chuàng)立了通化東寶的前身——通化白山制藥五廠。創(chuàng)業(yè)初期,通化東寶利用當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專注于開發(fā)和生產中成藥,七年間推出48個品種,獲得國內外醫(yī)藥大獎20多項。比如東寶牌“鮮人參王漿”以及公司首創(chuàng)的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新藥“鎮(zhèn)腦寧膠囊”,都曾在市場上取得過極大的成功。

良好的經營勢頭之下,通化東寶于1994年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我國最早上市的醫(yī)藥公司之一。

中藥業(yè)務蒸蒸日上之際,李一奎展現出了前瞻性的戰(zhàn)略眼光,敏銳嗅到了生物藥的商機。于是,李一奎決定投資北大同窗甘忠如,研發(fā)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胰島素,意圖打破當時MNC在胰島素領域的高價壟斷。

隨后,甘忠如的胰島素研發(fā)團隊正式成立,曾在默克主攻胰島素的甘忠如負責技術,已經成功上市的李一奎負責資金。“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具備,第一支國產重組人胰島素(二代胰島素)在三年后孕育而生,甘李藥業(yè)也在那時成立。

然而,剛剛打破高價壟斷,胰島素技術迭代卻已悄然到來。在二代胰島素的基礎上,禮來率先迭代出重組胰島素類似物(三代胰島素),更符合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曲線,能模擬人體分泌胰島素,讓全天空腹血糖更加平穩(wěn)。面對技術層面的迭代升級,甘李藥業(yè)亦投入研發(fā)追趕之中,但直至2005年才正式突破。

一路走來,通化東寶始終是甘李藥業(yè)的堅強后盾,雖不控股但卻持有高比例股權。當時雙方正處于蜜月期,約定以胰島素代際為“楚河漢界”,通化東寶負責二代胰島素銷售公司,而甘李藥業(yè)負責三代胰島素銷售。

不同于二代胰島素的成熟,更加高端的三代胰島素正是MNC重點布局的市場,因此甘李藥業(yè)初期銷售并不順利。迫于現實的壓力,甘忠如最終決定尋找新的投資人,這也引起了后來與通化東寶的“決裂”。

2010年,啟明系基金明華創(chuàng)新通過定增入局甘李藥業(yè);一年之后,通化東寶將所持甘李藥業(yè)股份轉讓給了明華創(chuàng)新、STRONG LINK等外部股東。從那一刻起,雙方除約定了42個月的產品保護期外,彼此恩斷義絕。

盡管故事并不圓滿,但通化東寶還是憑借轉型胰島素產品,駛入業(yè)績快車道。2006年至2021年,通化東寶營業(yè)收入從4.15億元,增長至32.68億元。16年間,營收全部正增長,且有12年雙位數增速。在業(yè)績的加成之下,其股價也從不足1元,飆升至最高22元。

圖:通化東寶營收及增速,來源:錦緞研究院

功成名就之后,日漸年邁的李一奎開始考慮退休問題。2019年3月,李一奎在掌舵企業(yè)27之后,正式卸任了在通化東寶的所有職務,繼而由冷春生接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職,李一奎之子李佳鴻則擔任了母公司(東寶集團)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

很明顯,冷春生這位“太傅”,正是李佳鴻接班前的過渡期。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本該平穩(wěn)過渡的幾年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02

變局中登場

自2021年之后,通化東寶的業(yè)績就開始震蕩起伏,再也未能重現此前持續(xù)增長的神話。

業(yè)績震蕩的主要原因是國家胰島素集采政策的實施。2021年,國家第一輪胰島素集采啟動時,通化東寶胰島素集采產品全部以B類中標。由于價格均較集采前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直接導致2022年營業(yè)收入多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2024年,胰島素集采續(xù)標開啟,通化東寶此次全部以A類中標,但代價是在第一次集采的基礎上繼續(xù)降價。進一步拖累了業(yè)績報表,這也導致了2024年業(yè)績驟降的產生。2024年,通化東寶全年實現營業(yè)收入20.10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4.66%;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錄得-4272萬元,成為近20年最差年報。

圖:通化東寶2021年至今營收,來源:錦緞研究院

死磕集采的背后,是通化東寶產品優(yōu)勢的逐漸消失。

2011年,隨著甘李藥業(yè)尋求獨立發(fā)展,通化東寶與甘李藥業(yè)正式分家。根據當時的約定,甘李藥業(yè)主要聚焦于三代胰島素業(yè)務,而通化東寶則主要經營二代胰島素,雙方42個月內互補干涉。

分家初期,通化東寶憑借著二代胰島素的成熟技術以及價格優(yōu)勢,一直順風順水,因此在三代胰島素的產品儲備上,始終并不急迫。而甘李藥業(yè)則直接放棄了二代胰島素市場,猛攻三代胰島素。

但產品升級換代始終是要來的,尤其是經過集采之后,三代胰島素價格大降,嚴重擠占了二代胰島素的市場空間。集采政策實施兩年之后,中國三代胰島素的需求量占比已達70%,較集采之前增長36%。

等到通化東寶開始重視三代胰島素的時候,此時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除了禮來、諾和諾德等外企之外,聯(lián)邦制藥等國內企業(yè)也開始崛起。在今年的半年報中,通化東寶也僅介紹有甘精胰島素的市場份額超10%。

而且,由于處于跟隨式發(fā)展模式,通化東寶也吃了不少暗虧。2019年通化東寶三代胰島素“長舒霖”上市,商品名、包裝色系與甘李“長秀霖”高度相近,被甘李提起商標侵權訴訟;2025年終審判定通化東寶賠償6121萬元。

隨著集采的深入,不論是二代還是三代胰島素,都已經只能陷入低利潤廝殺之中。自2015年以來,通化東寶生物制品/重組人胰島素原料藥及注射劑系列產品毛利率已經從最高87.89%一路下跌至今年上半年的73.48%。

圖:通化東寶生物制品毛利率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此外,通化東寶還曾計劃通過BD方式彎道超車。2018年4月通化東寶與法國SA ADOCIA公司簽訂《胰島素基礎餐時組合合作和許可協(xié)議》,ADOCIA公司將BioChaperone的專利平臺技術、專利權有償許可給通化東寶。

通化東寶利用該等專利平臺技術,獲得許可產品BC Combo,即可溶性甘精賴脯雙胰島素注射液(THDB0207),在大中華地區(qū)的國家和地區(qū),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獨家臨床開發(fā)、生產和商業(yè)化權利。THDB0207屬于能將長效甘精胰島素和速效賴脯胰島素成功組合的復方制劑,與諾和諾德公司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類似。

但THDB0207卻并未順利落地,由于需要補充一期臨床數據,通化東寶最終在去年7月終止了這一管線,共計提了2.54億元相關損失,這也是為何通化東寶2024年業(yè)績驟降的核心原因所在。

正是在公司最為難的時刻,李佳鴻全面接手了通化東寶。

03

未來的救贖

面對重重挑戰(zhàn),以李佳鴻為首的新管理層正在多條戰(zhàn)線上尋求突破,力圖帶領通化東寶走出困境。

首先,通化東寶將產品多元化作為重要戰(zhàn)略方向。近些年來,通化東寶一直在胰島素之外,尋找企業(yè)的第二極。2023年,通化東寶的利拉魯肽注射液上市申請獲得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成為繼華東醫(yī)藥之后第2款上市的國產利拉魯肽。

根據通化東寶今年半年報,雖然指明公司新產品利拉魯肽注射液、恩格列凈片與磷酸西格列汀片在持續(xù)貢獻增量銷售收入,但并未明確具體銷售數字,大概率并未達到一定體量。而且作為GLP-1靶點的初級產品,利拉魯肽很快將面臨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等長效和雙靶點產品的替代,未來前景并不是十分樂觀。

因此,通化東寶也儲備了眾多GLP-1的產品管線。涵蓋了雙靶點的THDBH120、口服的THDBH110 膠囊、司美格魯肽類似物的ZT001注射液,以及復方制劑的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等。其中,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與ZT001均已處于Ⅲ期臨床階段;THDBH120完成了降糖與減重適應癥Ib期臨床試驗,并達到主要終點目標。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GLP-1類產品早已經卷成一片紅海,通化東寶的產品進度并不靠前。生物類似物上,石藥集團、齊魯藥業(yè)、麗珠藥業(yè)等早已經提交上市申請。雙靶點藥物上,禮來的替爾泊肽、信達的瑪仕度肽等已經上市,后面的華東醫(yī)藥、恒瑞醫(yī)藥的研發(fā)進度也都快于通化東寶。

在痛風治療領域,通化東寶也有兩款URAT1靶點的一類新藥——THDBH130/THDBH130片、THDBH150/THDBH151片,均已進行至Ⅱ期臨床階段。 不過,這兩個產品一則距離商業(yè)化落地尚早,二則研發(fā)進程也不領先于競爭對手。在該靶點上,恒瑞的Ruzinurad已經提交了上市申請,一品紅的AR882、上海瓔黎的YL-90148和信諾維的XNW3009等也已經進入Ⅲ期臨床。未來,通化東寶能否在肉搏戰(zhàn)中殺出一條道路,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深挖現有產品確定性的國際化出海,對通化東寶來說就顯得尤為關鍵。根據公司披露的數據,2024年通化東寶海外收入超1.03億元,同比增幅達到超過80%。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收入已經超過去年整年,顯然海外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已經越來越重。

圖:通化東寶海外營收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2025年10月11日,通化東寶公告,宣布其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獲得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政府衛(wèi)生部上市許可。這是公司繼人胰島素注射液在烏茲別克斯坦、尼加拉瓜成功獲批后,實現的胰島素類似物注射液海外獲批,進一步驗證了公司“原料藥+制劑”雙輪驅動的國際化能力。

但盡管如此,海外業(yè)務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僅為8%,尚不能擔起核心營收的重任。為支撐業(yè)績數字,通化東寶選擇“變賣家產”。2025年5月,公司公告,協(xié)議轉讓其所持特寶生物2318.76萬股股份(約占特寶生物總股本的5.70%),轉讓總價款為13.01億元,轉讓價格56.12元/股。這個價格相較于當時特寶生物的股價打了八折。

自從李一奎退休以后,通化東寶已經先后四次出售手中的特寶生物股份累計減持金額約為25.8億元,時間跨度從2021年至今。但如此高頻次的減持也透露出通化東寶對于資金的渴望。

綜合來看,通化東寶正在剝離“邊緣資產”,集中力量投入到核心領域。這一切只是轉型的開始,遠未到見成效的時候,只不過前路的艱險是能夠遇見的。

對于李佳鴻領導的通化東寶新管理層而言,當下的通化東寶雖處于歷史低谷,但同時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時刻,可謂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他們需要在一代創(chuàng)始人打下的基礎上,找到適合公司發(fā)展的新路徑。

       原文標題 : “藥二代”接班一年半后,通化東寶“2.0”及格了嗎?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