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m續(xù)航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酸,真酸。
眾所周知,新年前后,1000公里這個數字在新能源車圈兒特別火。
火到什么程度呢?蔚來、廣汽、智己等車企“大秀”自己的1000公里續(xù)航級產品,一度火出了圈。就連平時不關注汽車資訊的親朋好友都會問我,這事兒到底靠不靠譜?如果真的出了續(xù)航1000公里的電動車,他們或許會考慮購買。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在真正意義上的潛在消費者的眼里,直到今天,能夠解決續(xù)航焦慮問題,依然決定了他們是否愿意選購一臺電動汽車。
而這個時候,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卻跳出來表示:某些車企啊,雖然提出了續(xù)航1000公里的概念,但是交付時間卻是在2~3年以后,其實意義不大。那時,或許充電樁布局已經更完善了,換電模式、快充模式問題已經解決。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認為主流車型如果都搭載1000公里續(xù)航的電池,將是對社會資源將形成巨大的浪費!
沈先生的這一番言論角度可謂十分獨特。充電樁都建好了,如果你續(xù)航再長就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我們假設用燃油車的角度來套用他的理論:加油站都建好了,如果汽車油耗低,就是對石油公司的不負責任!換個角度聽起來是不是會覺得更加奇怪?
不過,咱們暫且不提沈總這番言論意欲為何,放到后面去講。先分析一下,對于咱消費者來說,想要緩解新能源用車焦慮,要求1000公里續(xù)航真的過分么?或是說是一種浪費嗎?
首先以筆者自己使用純電動車的經歷舉例,在武漢這個還不算北方的城市,到了冬天最冷的時候基本維持在-5到-2度的氣溫,已經是開高速比較費電的情況了,實測NEDC續(xù)航幾乎要打對折。
這個時候如果是1000公里的NEDC續(xù)航,實際上也就能跑個大概500公里。試想一下,要是更北方的城市,動輒零下十幾度甚至二三十度,那續(xù)航就更短了。你固然充滿電出發(fā),但總不能一點兒不剩再去充電,跑長途什么的,實際的500公里其實也就開4個小時,并不超出常人的疲勞度。
此外,現有的快充技術,大差不差都是在20%-80%電量范圍才能充的快,其他范圍的充電會慢很多。也就是說如果1000公里續(xù)航的話,快充區(qū)間也就600公里,那么當廠家說要推出NEDC 1000公里續(xù)航車型的時候,消費者的預期其實也就只有600-700公里,也就是個標準燃油車里程。因此很遺憾,沈先生拿NEDC說事兒是完全脫離實際的。
其次,沈先生認為2-3年充電設施非常完善了,筆者對這個觀點同樣持懷疑態(tài)度。
充電設施的完善其實阻力非常多,進去小區(qū)非常難,即使國家一再的想要統一行政政策,但在非繁華區(qū)域盈利依然較難,很難吸引資本進入。包括沈先生提到的換電模式也只適用于區(qū)域商用,比如出租車,物流車,或者蔚來那種服務溢價較高的“豪華品牌”,并不能大范圍的解決私人車輛問題。
所以想2-3年內讓充電變得方便,筆者認為還是不現實的,而長續(xù)航里程的車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是緩解續(xù)航焦慮最有效的方式,會受到市場繼續(xù)熱捧。只有當大家都覺得現在的續(xù)航可以了,夠用了,那么結果才會和手機差不多——當大部分機型的尺寸都穩(wěn)定在5-7英寸之間,電池容量在4000-6000mAh之間,所以你才用再像以前那樣出遠門背幾塊電池,或是背個磚頭一樣的充電寶才敢放心出門。
而電動汽車目前來說,肯定也是提升電池單位體積的能量密度來提升續(xù)航里程。但前提是滿電考慮到冬季使用場景下,50%的實際續(xù)航接近目前燃油車滿箱油的續(xù)航(約600km),所以NEDC還是要往1000公里甚至更高去做的。要是真要是應了這位沈先生的話,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可能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畢竟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fā)展也就是這么幾年的事情,還有很多的潛力和上升空間。好比以前說40%熱效率的豐田發(fā)動機已經做到極限了,現在比亞迪混動技術不是把效率又提高了么?如果大家都能參與技術研究,等技術進步了,或許整個市面上會出現大批的1000公里續(xù)航車型。而更遠的續(xù)航不僅可以緩解日常使用焦慮,甚至可以帶來更多的使用場景,比如用電動車穿越戈壁沙漠不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再聯想起威馬今年將要發(fā)布800公里續(xù)航的新車,離行業(yè)熱捧的高標準1000公里似乎是有些差距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拒絕1000公里如果只是威馬自身的技術實力達不到的酸話,或是沈總不愿去鉆研電池技術的一個托詞,那這家企業(yè)的發(fā)展也是讓人感到前景堪憂。
最后,目前的汽車市場依然還是燃油車的天下,想要改變消費者傾向,那就得拿出最實際和直觀的體驗,靠的是科學技術的突破,而不是商人的胡攪蠻纏。
這其實也回到文章開頭引出的一層觀點——為什么1000公里續(xù)航能火出圈?為什么當聽說電動汽車將要做到1000公里續(xù)航能夠引起消費者的強烈關注?
因為做產品最重要的是了解用戶真實需求,盡可能給出解決方案,才會打動消費者,選擇你的產品。而不是和用戶討論當前技術難點,甚至把技術難點轉嫁給用戶。沈先生的這番言論顯然是不負責任,不值得提倡的。用戶可以主動理解車企,但是車企不能主動要求用戶去理解,更不應該說不理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這種帶有綁架意識的話。
聽完這話,于情于理只有一個結論,威馬不能買。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5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6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7 OTA,不能再亂更新了
- 8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9 “紅!笔袌鲆廊挥行隆盎印,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
- 10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