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大跌,“減配門”纏身,大眾正在被國人“拋棄”?
大眾快不行了!最近這種類似的言論在網(wǎng)上很是興起,無論網(wǎng)友還是媒體,似乎都在唱衰大眾。 當然,大家也不是口說無憑,請看下面幾份數(shù)據(jù):
1、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大眾集團2021年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為330萬輛(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等),同比大跌14.1%。這個成績在2019年是423萬輛,2020年是380萬輛;
2、具體到大眾品牌(含子品牌捷達),其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共計交付約242.8萬輛,同比下降14.8%;
3、上汽大眾(包含斯柯達)的銷量出現(xiàn)三連跌,2019年200萬輛,2020年150萬輛,2021年124萬輛,下滑幅度分別為3.07%、24.79%、17.5%;
雖然官方解釋,銷量下滑,是由于芯片短缺導(dǎo)致的,但是基于這幾年下滑的態(tài)勢,大家并不覺得這種說法能站得住腳,反倒認為,曾經(jīng)輝煌的“大眾信仰”,其實正在被國人拋棄……
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對大眾的聲討和不滿,有翻舊賬的,例如曾經(jīng)鬧得沸沸揚揚的燒機油,以及速騰的斷軸門事件。此外,被吐槽多年的雙離合,也成了批判對象。
當然,也有說新賬的,例如在2019年的中保研碰撞測試中,上汽大眾旗下的帕薩特,A柱斷裂,“正面25%偏置碰撞”得分墊底,隨后途觀L也鎩羽而歸。由此引發(fā)了國人對大眾車輛安全的擔憂。
帕薩特碰撞
途觀L碰撞
去年,一汽大眾探岳330TSI車型爆發(fā)大規(guī)模顆粒捕捉器(GPF)堵塞事件,該現(xiàn)象會導(dǎo)致車輛出現(xiàn)油耗大幅升高、動力下降、自動啟停失效等問題,由此引發(fā)車主維權(quán)。最終廠家給出的解決方案是:1、給顆粒捕捉器安裝隔熱板;2、升級行車電腦程序。
(左)堵塞的GPF和正常的GPF(右)
今年年初,大眾朗逸“減配門”事件發(fā)酵,有多位車主投訴,上汽大眾2021款朗逸遭遇車機“減配”、功能缺失和與廠家及4S店宣傳不符等問題,而4S店多以“缺芯”、“不屬于質(zhì)量問題”等理由拒絕為車主解決。
那么被千夫所指的大眾,真的快不行了嗎?從2021年的上險量來看,大眾銷量雖然有所下滑,但它還是國內(nèi)當之無愧的老大。(上險量:指車輛出售后購買交強險的數(shù)量,被視為最能真實反映車型銷量的數(shù)據(jù))。
具體車型來看,上險量前十車型中,大眾車還是很“吃香”,直接占了三席,朗逸體量維持在40萬輛,寶來和速騰也有20多萬輛。
至于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途觀L和帕薩特,2021年的上險量分別為17.52萬輛、15.36萬輛,雖然不及巔峰期的20萬輛級,但在各自的細分領(lǐng)域,也依舊算是拔尖。
所以大家別看有很多“唱衰”大眾的聲音,但實際上人家活得還算是滋潤。當然,需要承認的是,這幾年,大眾品牌的影響力、銷量和口碑,確實是有走下坡路的跡象。
這里除了缺芯和自身的原因,外在的影響也是很關(guān)鍵的。例如競爭關(guān)系上,大眾除了要應(yīng)對豐田等日系老對手,還要面對日益崛起的國產(chǎn)品牌,即吉利、長城、長安和比亞迪等,由此也讓國人看到了一些“對比”。
例如在設(shè)計層面,與大眾一直以來的保守的套娃風格不同的是,自主品牌在設(shè)計上更偏向百花齊放,在人氣和好評度上都要更勝一籌。
而在核心的技術(shù)層面,大眾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MQB平臺,EA888、EA211系列發(fā)動機等,如今也正在被自主品牌追趕著,例如吉利的CMA架構(gòu)、長城的3.0T+9AT,奇瑞的2.0T等。
新能源方面更是不用多說,雖然相比于其它合資,大眾的ID系列已經(jīng)發(fā)展得算不錯了,但從聲量和熱度來看,還是不及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自主勢力。
實際上,大眾也有在尋求改變,比較典型的就是最近剛發(fā)布新一代凌渡L,新車一改套娃的風格,用上了全面設(shè)計語言,讓不少人眼前一亮。與此同時,大眾還首次采用了懸浮式聯(lián)屏。
此外,在中期改款的速騰上,大眾終于不再“摳門”,引進了大家期待已久的第二代EA211 1.5T evo2發(fā)動機。
寫在最后
理性且客觀地來看,目前大眾在中國市場依舊有著很強的號召力,而且多年積累下來的龐大用戶量,還有口口相傳的口碑等,這些可不是單從數(shù)據(jù)就能體現(xiàn)出來的。
當然,市場瞬息萬變,對于大眾來說,想要真正立于不敗之地,還得認清局勢,轉(zhuǎn)變思維和學會妥協(xié)。畢竟隨著國人消費者水平的提高,消費選擇的增多,以及年輕化的趨勢等,保守的大眾話語權(quán)已然比不上當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相信大眾也能明白這個道理。那么對于大眾的未來,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歡迎關(guān)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看法。
原文標題 : 銷量大跌,“減配門”纏身,大眾正在被國人“拋棄”?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shù)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cè)谫Y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3 智駕技術(shù)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4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guān)”: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7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
- 8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9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jù)從哪里來?
- 10 2025年Q2,全力布局Robotaxi的Uber有哪些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