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之基于視覺信息的行人檢測
行人是路面上的高危群體,行人檢測成為安全駕駛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谝曈X的行人檢測過程分為個連續(xù)的步步驟:行人定位、行人識別和行人跟蹤。熱電堆和紅外傳感器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型的傳感器,是不需要照亮周圍環(huán)境,就可以被動地完成行人檢測任務。
過去的20年里,視覺傳感器在智能交通系統(tǒng)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一方面,從交通基礎設的角度來看,使用基于交通流監(jiān)視器的視覺技術以及相關的控制策略,可以顯著提升現(xiàn)有交通數據收集和道路監(jiān)控方法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視覺傳感器的幫助下,現(xiàn)代駕駛人輔助系統(tǒng)可以對危險情況和錯誤的駕駛行為提出預警,例如偏離車道,忽視交通標志等;如果駕駛人沒有做出反應,輔助系統(tǒng)甚至會做出自動控制車輛的舉動,F(xiàn)階段,基于駕駛安全系統(tǒng)的視覺技術已成為下一代交通工具的必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的30年里,基于安全駕駛的視覺技術受到廣泛關注,產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前景廣闊。從功能上看,視覺傳感器分為兩類,監(jiān)控車內環(huán)境的車內傳感器和監(jiān)控車外環(huán)境的車外傳感器,如圖所示。
視內和視外智能視覺傳感器的劃分與功能
CMOS/CCD攝像頭是智能交通工具中應用最廣泛的視覺傳感器。正如許多文獻中提到的那樣,在響應速度、安裝、操作、維護,監(jiān)控范圍等方面CMOS/CCD攝像頭優(yōu)于其他許多傳感器。但是CMOS/CCD攝像頭只有在比較理想的工作環(huán)境下才有完美的表現(xiàn)。在實際場景下,樹木、云朵的陰影和微弱的光照條件等因素,都會導致難于獲取對比度較好的清斷圖像。
近期,作為攝像頭替代品的毫米波段雷達、激光和紅外傳感器得到了研究人員的積極嘗試。這些新型傳感器的優(yōu)勢是受天氣、光照的干擾小。盡管CMOS/CCD攝像頭還難以被完全取代,但新型傳感器已經在大量應用場量中取代了傳統(tǒng)的攝像頭。
這些新型傳感器被看作是一般的視覺傳感器來進行討論,我們還將考慮不同視覺傳感器的信息融合問題。
智能車輛的基本視覺傳感器任務有以下幾點:
(1)車外視覺傳感器
1)提取車道邊界,特別是在車道邊界未被清楚地標明和惡劣天氣場景下。
2)檢測車輛行駛情況,估計它們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識別相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信號燈。
4)測其他交通參與者、障礙,例如行人和大石塊。
(2)車內檢測傳感器
1)監(jiān)測駕駛人的眼部動作情況,應用于疲勞檢測過程。
2)監(jiān)測駕駛人的手部運動,完成假設行為學習。
3)監(jiān)測駕駛人、乘客的姿勢和頭部位置,從面進行精準的氣囊保護。
為了了解該領域其他研究人員的成果,本章首先對該研究領域的成果進行了匯總。同時論述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和存在的問題,并著重討論了以下兩個問題:
① 覺和非視覺傳感器的磁合;
② 視覺信息在車內、車間通信過程中的共享問題。
基于視覺信息進行行人識別的優(yōu)勢
行人是路面上的高危群體。歐洲每年因交通事故受傷的行人超過15萬人,致死的超過6000人。美國交通事故中有12%及行人。中國在2004年有9217人因交通事故致死,其中三分之一是行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過去20年里,行人檢測成為安全駕駛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研究人員Gavrila使用分類的思路來進行行人運動檢測,該方法基于兩個準則:限蹤空間的維度(二維或三維)和模型類型(例如空間信息的、統(tǒng)計的和基于板圖的)。盡管該方法在智能監(jiān)控、虛擬現(xiàn)實、運動分析和其他應用中表度良好,但在運動車輛上,其對行人的檢測效果大打折扣。研究者Lombardi提出了一種新的分類方法。根據其處理過程是否包含兩個步驟,首先將這些方法分為三組:二步法、單步法和“盲”方法。
然后將這些方法分成檢測步和識別步驟。檢測步驟主要有光流法、背景差分法、閾值法和行人模板法。識別步驟主要有運動分析和利用興趣點的人體形狀分析法。然而,該分類方式并沒有考慮使用行人檢測方式完成跟蹤過程的方法。在下面的內容中,基于視覺的行人檢測過程分為個連續(xù)的步步驟:行人定位、行人識別和行人跟蹤。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lián)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3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4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7 狂飆 836%!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自動駕駛界的 “瑜亮之爭”,誰能成為王者?
- 8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
- 9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10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