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五位專家談CMA:吉利CMA架構是中國汽車的技術自信

2019-06-11 14:49
吳聲汽車
關注

文 | 李響

吉利首款基于CMA架構打造的星越已上市一月有余,但業(yè)內外對星越的關注熱情絲毫不減,CMA代表了什么?模塊化生產是什么?CMA能給中國汽車帶來什么?

針對這些問題,寰球汽車連線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開國、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徐向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五位業(yè)內專家進行解答。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CMA是吉利走國際化道路的自信

目前,整車研發(fā)都是講究架構模塊化的。所以,架構模塊化需要有一個頂層設計,而這一頂層設計需要包含多種元素。我對吉利也有一些了解,他們覺著他們有優(yōu)秀的架構師,有能力來為自己打造架構。所以說,吉利走的是國際化道路,他們有這個自信,包括最近推出的一系列產品,也都是出于這一架構。

我認為,吉利做CMA架構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展現了中國汽車品牌的自信,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打造基層架構布局新的車型,我覺得吉利在這一方面的作為是很有價值的。

架構化也存在諸多難點,不僅要顧及不同消費習慣、消費理念,還是汽車中講究最頂層設計最基本的東西,是平臺化戰(zhàn)略的重要一步,所以架構就顯得非常重要。有幾個架構、有幾個平臺,是一個汽車企業(yè)最基本的東西,所以說,吉利現在的國際視野很開放,整合諸多優(yōu)質資源,打造CMA架構,這樣的理念是很先進的。

因為,汽車企業(yè)最終還是要拿產品說話,沒有好的產品肯定是不會有市場競爭力的。好的產品要不斷推出,首先是要有好的架構,所以在架構推出之前的設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產品要有好的架構,這也是吉利底氣所在。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開國:模塊化生產是車企做大做強的門檻 重在先發(fā)制人

模塊化生產肯定是未來的一個發(fā)展思路。它能降低開發(fā)成本,能降低生產成本,能實現資源的共享利用,因此生產效率提高了,開發(fā)效率也提高了。

其實,模塊化生產概念早就已經提出來了,只不過沒有很快地用在汽車產業(yè)中,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戶需求增加等多方面因素,汽車生產也逐漸引入模塊化。

實際上,模塊化生產在成本投入上并沒有比傳統(tǒng)生產方式明顯減少,但是模塊化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體現的優(yōu)勢卻是傳統(tǒng)生產工藝不具備的。比如,傳統(tǒng)工藝生產上,汽車生產線會變得很長,工位就會多,面積要更大,在工廠建設上成本就會增多,零件多、時間緊,產能就比較低,車型單一的時候可以應對,一旦擴充車型那么線體改造成本和難度都會增加。此外,模塊化生產可以降低汽車生產的風險性,在產能調配以及裝配工藝上都有傳統(tǒng)工藝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全球各大車企都在積極應用這種生產工藝,模塊化已經逐漸成為中小車企做大做強的門檻,誰能先發(fā)制人就能把握格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徐向陽:模塊化是為更好滿足消費者

現在不僅是吉利在做架構、平臺,其他車企也在做,而吉利在這一領域做得更快是值得肯定的。目前來講,模塊化的最主要貢獻是對于車型,因為現在消費者對車輛的要求、需求越來越多樣,每個車企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要開發(fā)的車型也就越來越多。直到模塊化生產的時候,車型創(chuàng)造更容易進行變形,在新車型的開發(fā)上,費用和周期得以降低,是科學化與精細化管理的體現。

從供應商角度來看,由于模塊化的一致性,它的成本也會隨之降低。一般來講,模塊化的生產就是每個供應商就負責某一個模塊,可能是模塊化供貨,那么對應的供應商的要求線也會提高。然后同一個供應商,它可能工作量也會增加,通過模塊化生產就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保證配套部件或者配套模塊的質量和穩(wěn)定的一致性,因此也成為大家選擇做模塊化、平臺化開發(fā)的最主要的動力。

在打造架構的過程中仍需要面臨諸多難題,尤其在這種全球化架構上,如何來保證它的通用性就是比較難的,這種平衡在啟動初期就要充分考慮能夠滿足多樣化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滿足各個地區(qū)法規(guī)的要求,相比本土化,全球化更難。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架構下的產品更要禁住市場的考驗

模塊化對車企最大的利好就是節(jié)省成本,在推出車型的時候,看不見的部分就是共用的,這樣下來,共用的部件多了,之后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出新車,二是成本控制。雖然架構在國內車企看起來還比較少,但是這個概念大家都已經有了。目前很難評論誰優(yōu)誰劣,但是最后的成果還是要交由市場來檢驗,體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接受程度。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模塊化是汽車產業(yè)制度與方式的變革

如果說,汽車產業(yè)生產分為三個階段,批量化到平臺化再到模塊化,可以說,吉利在這一步走在了前列。模塊化生產與平臺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模塊化生產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在拓展性等方面優(yōu)于平臺化,也就是說,基于模塊化生產的車型在未來的生命周期和生存維度上可以變得更長、更寬。同時,模塊化生產也是汽車產業(yè)制度與方式的變革,也代表著,汽車產業(yè)由原來市場換技術的特征,轉向自主研發(fā)技術從而輻射至世界的現象。

-THE END-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