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選裝包引發(fā)爭議的背后:消費者分不清,車企給自動駕駛功能起的那些名稱
4月1日,蔚來正式發(fā)布了NIO Pilot新款選裝包,其中有兩項新功能:自動輔助導航駕駛(NOP)和視覺融合全自動泊車系統(tǒng)(S-APA with Fusion)兩項功能。尤其是第一項功能,讓蔚來成為繼特斯拉后全球第二家支持自動輔助導航駕駛(NOP)功能的汽車企業(yè)。
不過,蔚來將過去售價3.9萬元的NIO Pilot(輔助駕駛)功能,拆分成了1.5萬元“精選包”和3.9萬元“全配包”兩個選配項,引發(fā)了一些爭議。然而這其中反映出的,是我國消費者在汽車市場中,被不同車企關于輔助駕駛功能“五花八門”的描述所迷惑的現(xiàn)實。
實際上就算是首席出行官也沒法一眼看清楚,車輛上的某個輔助駕駛功能,到底是管什么用的。
「你以為自己已經(jīng)了解什么是輔助駕駛,但并沒有」
當剛看到蔚來NIO Pilot選裝包發(fā)布的新聞稿第一眼時,首席出行官以為該公司像特斯拉一樣,把L2級輔助駕駛的基本功能,和L2.5級做了拆分。然而現(xiàn)實并非如此。
從功能上看,NIO Pilot 精選包里有自適應巡航(ACC)、視覺融合全自動泊車系統(tǒng)、道路自動保持(LKA)、后側來車預警制動(GTA-R)、動態(tài)儀表界面及車道自動模擬、遠近光自動控制等。而全配包則是包含了自動輔助導航(NOP)、高速/擁堵自動輔助駕駛(Highway/TrafficJ am Pilot)、轉向燈控制變道(ALC)、駕駛員疲勞預警(DDW)、車輛自動召喚(NS)、道路標識識別(TSR)、自動限速調節(jié)(ISA)以及前側來車預警等進階功能。
然而讓首席出行官意外的是,精選包中的“道路自動保持”功能,并非大家意識中的車道居中行駛。蔚來對此的描述是:“通過三目攝像頭識別車道線,在車道線清晰的情況下,當高速行駛的車輛無意識偏離車道時,可提供一定的轉向輔助,以降低車輛意外偏離車道的風險”。
也就是說,當車輛壓車道線時,方向盤會自動施加力度幫你修正回車道。但車輛回到車道之后方向盤并不會自動回正,會繼續(xù)向另一側行駛,當碰到另一側的車道線之后線又再次將車輛回正。如果你指望該功能幫你“車道保持”的話,得到的結果就是“畫龍”。
可見,如果一位用戶想要在自己的蔚來實現(xiàn)像特斯拉那樣的基礎輔助駕駛功能的話,恐怕不得不選購3.9萬元的全配包了。不過首席出行官相信,迷惑用戶并不是蔚來的本意,我們也不對該公司具體的產品選配項做評價。但我們透過這件不大不小的風波可以看出,國內汽車市場上對自動駕駛功能的混亂描述,已經(jīng)達到了讓消費者產生困擾的地步。
「五花八門的自動駕駛功能名稱」
就目前關于 ADAS 駕駛輔助系統(tǒng)描述中來看,各大車企在使用中會產生五花八門的亂象,也就是達不到統(tǒng)一的標準,讓消費者產生誤解,影響其對產品本身的判斷。
就像蔚來的LKA車道自動保持,在同為造車新勢力的理想ONE上指的就是車道居中行駛。實際上,理想 ONE上的 L2 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屬于標配,但我們并沒有在配置欄里中看見LCC 車道居中這個功能出現(xiàn)。
理想ONE配置表
不僅如此,傳統(tǒng)車企對該功能的描述同樣不能讓人一眼看清,哪怕是以安全和智能駕駛為賣點的沃爾沃。在其官網(wǎng)中可以看到,“道路偏離預防系統(tǒng)”和“車道保持輔助”這兩個功能猛一看,似乎沒法進行區(qū)分。然而我們關注車道居中行駛功能,被整合到了最左側的“Pilot Assist領航輔助系統(tǒng)”當中。
沃爾沃官網(wǎng)頁面
無獨有偶,全球一線豪華品牌寶馬的產品描述上也是如此。打開寶馬在某垂直網(wǎng)站上的車型配置詳單可以看到,不同的智能駕駛功能都命名為不同的“套裝”,其中包含哪些功能根本沒法一目了然,需要進行二次解釋。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一種引導消費者到店體驗的新玩法?
寶馬3系配置表
相比之下,在特斯拉對產品輔助駕駛的描述最為清晰準確。在官網(wǎng)上,不同的選配項包含了哪些功能,被清晰地用一句話進行了描述。并且這些名詞的運用,都基本符合大眾的共識。
特斯拉model3配置表
一番資料查閱下來,哪怕是首席出行官都被弄得一頭霧水。在中國市場當中,相同的功能被車企們起了不同的名字;而同樣的名稱,卻又有不同的功能和用處。顯然,換成普通消費者,大家也許更得一頭霧水。
對此,首席出行官這里呼吁,各大車企應當使用統(tǒng)一的專業(yè)術語對輔助駕駛功能進行描述。只有當我們能像區(qū)分座椅材質那樣,清晰地從名字上就了解“車道保持輔助”和“車道居中行駛”的功能差異,消費者才能知道哪種配置才是自己需要的。畢竟,“真皮”和“織物”,這樣對于功能的描述,才符合人性。
作者:付洪遠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7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8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jù)從哪里來?
- 9 “紅!笔袌鲆廊挥行隆盎印,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
- 10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