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奇瑞開掛,比亞迪發(fā)狠!誰家2022年銷量目標看起來最靠譜?
盡管深受疫情及芯片短缺的影響,但中國汽車行業(yè)卻呈現出一副氣勢如虹,氣吞萬里如虎的姿態(tài)。各家企業(yè)紛紛公布了2022年的目標銷量,“看漲”是普遍的心態(tài)。
那么,到底誰家的2022年銷量目標看起來最靠譜呢?
比亞迪:120萬輛
2021年比亞迪全年銷量為73萬輛,同比增長75.4%。這個數據看起來一點都不顯眼,但含金量卻非常的高,原因在于比亞迪主要銷售的是新能源車,73萬輛中有59.37萬輛是新能源車,占比超過了80%。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1年11月,比亞迪仍有20萬份DM-i車型訂單在手,DM-i車型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交付周期長達4個月!皳屬彵葋喌稀鄙踔脸闪艘环N行業(yè)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比亞迪2022年12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被廣泛認為偏保守了。
那么,到底比亞迪這個目標保不保守呢?如果看一眼2020年的數據,恐怕你就不會這么認為了:2020年,比亞迪當年銷量僅41.63萬輛,僅約為2022年目標銷量的三分之一。兩年漲兩倍,在中國汽車市場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與比亞迪120萬輛年銷量更“保守”的,事實上是比亞迪日漸吃緊的產能。根據比亞迪2020年年報,當年比亞迪工廠的乘用車產能僅為60萬輛(包含燃油車),這意味著即便是2021年73萬輛的銷量,也是由比亞迪的制造工人加班加點來完成的。
從公開數據看,比亞迪目前仍在積極擴產。除了已有的深圳坪山(主要生產唐、漢)、西安一期、二期、三期生產基地(主要生產秦、宋)、長沙一期、二期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海洋生物系列產品及秦PLUS DMI、宋MAX DMI車型)、常州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元PLUS及海洋生物系列產品)共十大生產基地外,最新消息顯示,比亞迪正在江西撫州(原大乘汽車生產工廠,2021年由比亞迪接手)、合肥長豐(2021年7月宣布簽約,規(guī)劃產能40萬臺)、鄭州基地(2021年10月媒體報道比亞迪拿下鄭州四個地塊,預計產能約40萬輛)、濟南基地(2021年9月比亞迪濟南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億,預計投資規(guī)模150億元)、深汕基地(媒體報道2021年10月比亞迪拿到這一地塊,計劃投資50億元)、襄陽基地(2022年1月簽約,計劃投資180億元)等地積極拿地、建廠。
從當前的擴張姿態(tài)看,比亞迪2022年120萬輛的銷量目標已經不是保守不保守的問題,而是比亞迪的產能幾時能夠跟得上的問題。
2022年1月,比亞迪早早地公布了當月銷量數據:當月銷售新能源乘用車9.54萬輛,同比增長125.05%,漲勢依舊十分喜人。
興業(yè)證券分析師董曉彬認為,比亞迪“1月淡季不淡,新能源乘用車熱度有增無減,體現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產品與品牌方面的綜合實力”。安信證券分析師徐慧雄認為,2022年僅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就將突破140萬輛,增長130%以上。
吉利汽車:165萬輛
早在2022年1月6日,吉利汽車就公布了2022年的銷量目標(含領克品牌):165萬輛,較2021年所實現的總銷量增長約24%。
那么,吉利汽車完成這一銷量目標的概率有多高呢?
由于迄今為止吉利汽車并未發(fā)布其2022年1月份的銷量,我們暫時沒辦法了解到其1月份的銷量情況。根據2021年的數據,吉利汽車當年銷量為132.80萬輛,相比上年增長不到1%。從這個數據來看,吉利汽車2022年要取得24%的增長還是挺難的。
另外,吉利汽車2021年的銷量目標是153萬輛,最終的結果顯示2021年吉利僅完成目標銷量的86%。因此2022年165萬輛的銷量目標看起來有點懸。
不過吉利汽車并非沒有后手,其領克品牌目前已是中國品牌沖擊新高端“碩果僅存”的品牌,2021年漲幅達26%。相比之下,奇瑞的觀致已經易手,長城的WEY不得不轉型調整。與此同時,吉利2021年推出的“中國星”系列表現搶眼,2021年全年銷售超21萬輛,占吉利品牌銷量20%,產品平均價格達15萬。另外,吉利新創(chuàng)立的極氪品牌也站住了吉利控股集團向高端智能電動車進軍的一席之地。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lián)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3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4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5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6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7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
- 8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9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
- 10 2025年Q2,全力布局Robotaxi的Uber有哪些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