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在華銷量大跌15%,中國人為何不愛保時捷了?
中國人對于保時捷有多喜愛自是不必多說。自2001年保時捷進入中國市場就受到了中國富人的瘋搶,15年后,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一直到2022年,中國連續(xù)8年都是保時捷最大單一市場。對于很多中國富人來說,有錢了入手一輛保時捷絕對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但如今,中國人似乎對保時捷有點愛不動了。
2023年,保時捷全球銷量為32萬臺,同比增長3%,在其他市場銷量同比提升的時候,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卻遭遇了銷量同比下降15%的重大危機,淪為第二大市場。
按照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zhí)行官柯時邁的說法,他認為,保時捷在中國銷量下滑的原因一是因為最受歡迎的車型Caynne處于新舊款切換階段,二是因為中國市場價格戰(zhàn)激烈,三是因為是把一部分中國市場的車源調配給了其他市場。
如果是這個解釋,只能說保時捷還是沒有找到自身銷量下降的關鍵原因。
雖然說,過去一年里,車市的廝殺相當慘烈,但是中國傳統(tǒng)豪華車和新能源豪華車的銷量卻雙雙上漲。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前9個月,豪華車累計銷量達到了225萬輛,同比增長26%,其中,新能源豪華車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到了58萬輛,同比增長89%。
可以說,在整個中國豪車大盤里,保時捷是逆勢下跌,不是市場賣不動,是保時捷自己賣不動,所以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可能對于保時捷來說更有意義。
那么,保時捷究竟在幾個方面還有待提升?
第一,在中國電動化轉型的大趨勢上,保時捷就沒有抓住機會。目前保時捷旗下在售的車型除了Panamera和Cayenne有混動版以外,純電產品只有五年前推出的Taycan,而這五年時間里,中國新能源產品可謂是隔一段時間就能變個天。
預計2024年開啟海外交付的純電Macan,且不說什么時候可以引入中國市場,就單從產品信息來看,什么副駕娛樂屏、AR-HUD抬頭顯示、800V超充,目前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中國自主品牌20萬級新能源車型的“標配”,保時捷又憑什么實現高溢價?難不成要靠自己在燃油車時代的品牌勢能?
說到這里,咱也得給保時捷提個醒,在如今的中國消費者面前,合資品牌也好,豪華品牌也罷,超豪華品牌也不例外,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除非拿出過硬的技術,不然也只能搞降價促銷,今天的BBA很可能就是明天的保時捷。
第二,保時捷開始把握不住中國用戶的需求了。目前中國車市的大趨勢就是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用戶重視新鮮感與體驗感,特別是以保時捷的目標客群為代表,這部分高凈值人群對于新技術和新物件的接受程度更高,更愿意“嘗鮮”。
但是保時捷這邊呢,隨便拉出一款來就是8年沒換代的Macan,5年前的Taycan,這開出來別說沒有新鮮感,都快趕上老古董了。
再來說說柯時邁在銷量下滑分析中提到的,“最受歡迎的車型Caynne處于新舊款切換階段”,所謂新款,其實也沒換出個什么名堂,也就是個中期改款,還跟風裝了時下熱度比較高的副駕屏幕,可見保時捷不僅無法及時給到目標用戶想要的新鮮感,作為曾經引領汽車時尚的“奢侈品牌”,如今對車輛配置也失去話語權,只能淪為“跟風”。
第三,保時捷的雙標和不負責惹了眾怒。2022年保時捷的“減配門”算是徹底把中國用戶得罪光了,當時以芯片短缺為借口的保時捷,將電動轉向柱換成手動轉向柱,遭到大批量車主投訴后,保時捷對于國內車主的賠償是2300元的店內消費代金券,而國外車主不僅有補償,還承諾后續(xù)將繼續(xù)搭載電動轉向。
保時捷此種做法簡直就是態(tài)度不端正,“搞一種品牌兩種待遇”,既然保時捷根本沒把最大單一市場的用戶放在眼里,那么國內的消費者也覺得沒有必要再慣著它了。市場選擇那么多,何必來保時捷這花錢找氣受?
最后,質量才是動搖保時捷的根本。作為一個超豪華品牌,保時捷的電控、關鍵部位失靈以及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常年出現在相關投訴平臺上,2023年10月,保時捷因為高壓蓄電池熱失控風險,增加召回了2570輛Taycan純電轎車。
此外,保時捷在2023年先后四次因為質量問題而召回旗下車輛,合計超5.37萬輛。作為一個超豪華品牌,卻在最基本的產品質量上頻頻出問題,嚴重影響了用戶對于品牌的信任,更不用說什么豪華體驗了。
產品更新跟不上市場需求、電動化轉型緩慢、對待用戶搞雙標、產品質量頻出問題,與其說是中國用戶不愛保時捷了,不如說是保時捷不愛惜自己的羽毛,才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中國汽車市場的巨變,對于所有品牌來說都是一場大考,而且是呈現“自下而上”的席卷趨勢,前幾年先是主流合資倍感危機,這一兩年BBA開始壓力山大,接下來就該輪到保時捷嘗嘗苦楚了。
原文標題 : 保時捷在華銷量大跌15%,中國人為何不愛保時捷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飛行汽車:開啟規(guī);囷w
- 3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4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5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6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7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8 狂飆 836%!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自動駕駛界的 “瑜亮之爭”,誰能成為王者?
- 9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
- 10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