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產能汽車搶不過手機?
近來,因為芯片短缺導致的汽車廠商減產停產的新聞不斷。繼大眾和本田之后,豐田、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等紛紛宣布減產,通用、戴姆勒和寶馬也在密切關注芯片供應問題。
12月上旬,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就爆出受困芯片短缺而減產的消息。不久,大眾集團發(fā)布正式聲明,由于芯片短缺將調整在中國、北美和歐洲等地的汽車生產,以適應2021年第一季度的供應形勢,減產數(shù)量約為10萬輛。其中,在德國,大眾主力車型“高爾夫”將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中旬期間停產。大眾集團麾下的西亞特公司將從1月下旬至4月在西班牙實施減產。
1月7日,本田汽車宣布也因芯片短缺調整生產計劃,鈴鹿制作所負責生產的小型車將在1月減產大約4000輛。此前,日產汽車公司將在1月將Note產量從最初計劃的15000輛削減至5000輛。
1月8日,福特表示,其位于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裝配廠將停產。菲亞特克萊斯勒表示,將推遲其墨西哥工廠生產重啟時間,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蘭普頓的工廠也將停產。豐田表示,將削減美國得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工廠部分皮卡的產量。
通用、戴姆勒和寶馬雖然沒有調整生產計劃,但也在密切關注芯片供應問題。戴姆勒首席執(zhí)行官奧拉·卡列紐斯(Ola Kallenius)表示:很高興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依賴戴姆勒靈活的生產系統(tǒng),我們正在竭盡所能降低芯片供應短缺的影響。
國外行業(yè)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芯片短缺問題得不到解決,部分汽車廠商從2月起,每周產量可能會減少10%至20%。
為什么芯片產能汽車搶不過手機?
在細分市場中,汽車芯片一向以供應穩(wěn)定、利潤高而聞名,怎么突然出現(xiàn)由于供應短缺而導致整車廠的停產限產的狀況,而且這些財大氣粗的整車廠居然拿不到產能,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汽車芯片市場規(guī)模不大,在產能吃緊時被晶圓代工廠策略性犧牲。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估計,2020年全球車載半導體規(guī)模約為380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總銷售額占比不到10%。相對而言,通信(手機)和PC(含服務器)大約各占30%左右,在產能緊張需要在客戶中做取舍時,汽車用戶的優(yōu)先級就不夠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大汽車半導體廠商中,英飛凌、恩智浦、瑞薩電子、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都有自己的工廠,他們只是部分產品外包給代工廠,例如MCU,這樣算下來晶圓代工廠在汽車上的營收占比非常少,在產能吃緊的背景下,“小客戶”自然就容易被犧牲。
臺積電2020年一季度(上)和
三季度(下)按應用分類的業(yè)務構成
以臺積電為例,2020年一季度汽車營收占比約為4%,2020年3季度汽車營收占比下降到2%,銷售額環(huán)比下降了23%。顯然,汽車產能被擠占了。
一位整車廠高管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就表示,汽車應用在半導體供應鏈中地位較低,對半導體供應商的影響力比不上蘋果和惠普,“汽車客戶在半導體上花錢不多!
為什么沒有替代品?
既然汽車芯片價格好、利潤高,部分廠商由于鬧罷工或者拿不到產能又交不出貨來,為什么市場份額靠后的廠商或場外廠商不趁機取而代之?這里有兩個原因。
首先,這次缺貨是全行業(yè)短缺,小廠商到哪里也拿不到產能。前五大車載芯片廠商之外,其他廠商在產能上同樣受限于代工廠,在全面吃緊之時,前面的廠商還拿不到產能,后面的廠商更不要想。在近年越來越輕制造的背景下,很少廠商再建新廠,大多數(shù)維持原有投入,新開發(fā)的芯片直接找代工廠,所以即便某家廠商自有產能還有空間,其產能滿載之后也不能填補多少當前的市場空缺。
其次,汽車零部件前裝市場有嚴格的限入行規(guī),汽車不是主導業(yè)務的芯片廠商,短時間內沒有批量進入這個市場能力。一顆芯片要進入原裝車,生產商要通過IATF16949認證,產品本身要通過AEC-Q應力測試標準,如果是MCU等功能復雜的產品,還要通過ISO26262功能安全標準,如果原來沒有做過汽車級產品,即使看到機會,在短期內也無法供應現(xiàn)貨,通過認證的時間,可能就要花上年許。所以,主流車載半導體廠商在交不出貨時,市場機會并不會旁落。
現(xiàn)有廠商交不出貨,外面的廠商進不來,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短期內看不到供應增加的可能性,整車廠不得不削減產量來應對供應短缺
對汽車供應鏈的影響
零庫存曾經是汽車行業(yè)追求的目標之一,尤以日本廠商為甚。這次吃癟,仍然與汽車廠商的低庫存策略有關。這次率先受到沖擊的除了大眾,就以日本廠商為主。
其實,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汽車行業(yè)已經開始反思供應商地理位置集中與極致零庫存管理等在應對突發(fā)災害的不足之處。提出要對零部件生產供應按照地理劃分,實現(xiàn)分散和備份,防止過分聚集造成潛在的關鍵零部件短缺。同時,推進零部件標準化,增加標準件和通用件比例,防止由于特殊零部件短缺造成的供應鏈危機。
當然,對于汽車制造這種重資產行業(yè),提高庫存會帶來運營上較大的壓力,推進零部件標準化,引入更多供應商,多元化供應,才是化解供應風險更好的辦法。
所以,這次缺貨對中國汽車芯片廠商是一個絕好機會,雖然我國車載芯片廠商實力還很弱小,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等供應不上的空缺看得到吃不到,但借助這個機會,走進主流汽車廠商的視野,就是一種勝利。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lián)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shù)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3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4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5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6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7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
- 8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9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從哪里來?
- 10 2025年Q2,全力布局Robotaxi的Uber有哪些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