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再創(chuàng)業(yè):錯過了造車窗口,All in AR
6月12日深夜,羅永浩宣布其將退出所有社交平臺,再次去埋頭創(chuàng)業(yè)。13日,有報道稱,羅永浩需要償還的債務還剩不到一個億,預計今年11月前后全部還完。另外,羅永浩再創(chuàng)業(yè)選擇了AR賽道,他將和 AR 科技公司的同事們從事下一代智能平臺產品的研發(fā)。
羅永浩自述,再創(chuàng)業(yè),他和他的合伙人認為只有兩個方向是真正感興趣并愿意投入后半輩子去做的,一個是電動汽車,另一個是下一代計算平臺。
其實關于汽車,“老羅造車”的言論流傳許久。從羅永浩2020年直播賣車開始,他就和汽車扯上了關系。他在直播間賣過哈弗F7,威馬W6,還代言過上汽大通MAXUS G20 PLUS。羅永浩自稱非常喜歡汽車,自己是理想ONE車主,曾經也為理想汽車打call過。
圖片來源:上汽大通
而造車傳聞則起源于他的一場直播,2021年3月,羅永浩在帶貨威馬W6的直播過程中,威馬CGO王鑫曾說,“期待羅老師有機會加入造車大軍!睂Υ耍_永浩笑著回應說“我盡量我盡量”。在這以后,外界不免猜測,羅永浩要造車。
去年7月,有報道稱羅永浩將在還完債之后離開直播電商行業(yè),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新項目上,而新項目和自動駕駛相關,潛在投資方是大疆。而這在外界看來,或許就是羅永浩造車的開始,但是該消息很快就被其辟謠。按照他曾在公開場合的說法,他未來會選擇在一個大的計算平臺上進行創(chuàng)業(yè)。
時至今日,羅永浩再創(chuàng)業(yè)驗證了他說的話,沒有選擇造車,而是all in AR。之所以選擇后者,羅永浩說,“電動汽車不像手機,有特別成熟的代工,從啟動到基本弄明白量產可能至少要五、六年,資金要求也大很多倍。這三年,除了造車新勢力那 3 家,很多超級重量級的選手也都陸續(xù)進場。我們綜合估算了難度和時間窗口,覺得已經來不及了,最后選擇了 AR!
羅永浩認為,再創(chuàng)業(yè)選擇AR,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現(xiàn)在這個時間窗口對他們這個級別的團隊來說特別好。在他看來,目前唯一重兵做 AR 的只有蘋果,國內的華、米、O、V 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正式啟動、或至少不會很快對AR大規(guī)模投入,所以他所帶領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入局AR是有機會的。
目前,在新一輪科技革新和產業(yè)變革的同時,AR產業(yè)正逐漸走向成熟,不少AR產品被廣泛應用。羅永浩認為,通用型AR設備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大概會在五年后基本成熟,在這五年,其硬件團隊會每年研發(fā)一款工程機,原則上僅限內部開發(fā)使用,直到商業(yè)化條件和整體環(huán)境大致成熟再開售。
而在這期間,羅永浩稱其公司會做一些相對比較有確定性的收入,比如垂直類 AR設備,如AR眼鏡等,完全可能兩三年內就商業(yè)化成功。
實際上,AR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比如采用AR技術的擋風玻璃,相比傳統(tǒng)的擋風玻璃,AR HUD不僅可以顯示車輛本身信息,還可以在駕駛員操作車輛時對其進行交通指導,帶來更便捷的智能駕駛體驗。
另外還有AR眼鏡,汽車可通過配備AR眼鏡及AR技術來提升用戶的交互體驗。去年年底,蔚來在NIO DAY上發(fā)布了專屬AR眼鏡,匹配ET5的全景數(shù)字座艙,該車可實現(xiàn)全感官沉浸體驗。幾乎與此同時,華為公開了一件智能穿戴設備相關專利,是一種用于輔助汽車駕駛/自行車與摩托車騎行的AR增強現(xiàn)實智能眼鏡。此外,蘋果公司也在研究AR眼鏡,其新的AR 眼鏡將在 2024 年底發(fā)布。
有觀點認為,基于自動駕駛汽車加速到來,AR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會越來越多,同時增量市場的空間會很大。那么不免猜測下,錯過造車窗口的羅永浩,會不會通過AR再次搭上汽車呢?
*版權聲明:本文為蓋世汽車原創(chuàng)文章,如欲轉載請遵守 轉載說明 相關規(guī)定。違反轉載說明者,蓋世汽車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來源:蓋世汽車
原文標題 : 羅永浩再創(chuàng)業(yè):錯過了造車窗口,All in AR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lián)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shù)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飛行汽車:開啟規(guī);囷w
- 3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4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5 奧迪A5L Sportback全新登場,上市亮點探秘
- 6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7 道通科技,全球汽車診斷市場龍頭
- 8 自動駕駛RoboTaxi“闖五關”:混合運營才能扛起商業(yè)化大旗?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特斯拉、Waymo怎么選?
- 9 狂飆 836%!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自動駕駛界的 “瑜亮之爭”,誰能成為王者?
- 10 一周股評|為何資本市場不買“央企第三極”的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