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特斯拉車機引入虛幻引擎!智駕界面堪比3A大作,然并卵?

2025-08-12 09:44
雷科技
關注

3D元素已成車機剛需。

特斯拉FSD/Autopilot在和國產(chǎn)智駕方案賽跑的同時,一種新的卷法出現(xiàn)了。

爆料人@greentheonly近期注意到,特斯拉在2025.20軟件版本更新當中,引進了有關于虛幻引擎的二進制文件。根據(jù)這位博主的說法,目前基于虛幻引擎的可視化系統(tǒng)已經(jīng)能夠在搭載AMD芯片的Model X和Model S上激活,3D模型支持縮放、滑動等交互,作用就和國產(chǎn)自主品牌的智能座艙的3D模型桌面一樣,可以直接交互,也可以更直觀看到車身狀態(tài)。

而@TeslaNewswire透露,在未來,特斯拉還會將這套虛幻引擎引入車機系統(tǒng),用來增強AutoPilot或FSD的視覺效果。配合車輛端的SR畫面(車輛收集周圍信息后呈現(xiàn)的實時畫面),會呈現(xiàn)更精細、逼真的環(huán)境畫面。

b46a9de4a01a8816e85e237a5417271a.jpg

(圖片來自X用戶@IanSamyth)

這位博主還專門做了一系列的前瞻圖片,看起來就跟公路賽車游戲沒什么兩樣。

至于特斯拉是不是會真的用虛幻引擎做出比肩端游畫面的車端SR預覽,目前并不好說,甚至很多人對于車端SR的看法都是“可有可無”。車企用虛幻引擎整花活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到目前為止,除了做出一套比較精致高級的3D模型桌面和復雜的交互視效之外,實用性的提升可謂聊勝于無。

不過,既然是特斯拉入局,電車通還是期待這家車企能用虛幻引擎做出一些好的特性,給行業(yè)一點啟發(fā)的。

從“加分項”到“必須項”,3D元素已成車機剛需

真要論個先來后到,特斯拉并不是第一家往座艙系統(tǒng)里塞虛幻引擎的。甚至可以說,基于物理引擎的3D HMI,在特斯拉之前就已經(jīng)成為一種汽車智能座艙的主流。

2021年11月,華人運通(高合汽車)就宣布了和Epic Games達成公司層級戰(zhàn)略合作,這兩家公司的合作成果,就放在了2022年發(fā)布的高合HiPhi Z上,借助UNREAL虛幻引擎成熟的可視化材質(zhì)系統(tǒng)和完善的工具鏈,打造了國內(nèi)首個“真·3D數(shù)字座艙”。

當然,高合汽車并不是唯一看上虛幻引擎的汽車品牌。

全球首個基于UNREAL虛幻引擎打造的座艙系統(tǒng)出自蓮花跑車(原路特斯)之手,名叫LOTUS HYPER OS,由ELECTRE首發(fā)。不光是精致的3D建模場景,蓮花跑車整套系統(tǒng)UI都基于虛幻引擎打造,將高級又逼真的PBR材質(zhì)系統(tǒng)和HDR環(huán)境光照明技術,應用到絕大部分的交互界面里。你以為這是廠商的新車CG動畫,實際上就是在座艙系統(tǒng)里實時渲染出來的3D場景。

gt_2025811_54904_v_gif.gif

(圖片來自蓮花跑車)

小到像小鵬語音助手的動畫形象,也是通過3D模型來呈現(xiàn)的。

而為了支撐這套座艙系統(tǒng)的性能開銷,蓮花跑車在ELECTRE里裝了兩顆高通驍龍8155,這配置在當時堪稱豪華。吉利銀河E8以及名爵Cyberster,都不約而同地結合虛幻引擎做到了3D實時渲染,用高合的話來說就是:“通過基于物理的實時渲染技術,模擬人類對于認知到重建的過程,構建了一個可自由交互的3D空間。”

另奔馳的MB.OS也借助Unity 3D引擎來了一波視覺升級,地圖界面放大之后,就可以看到一棟棟精細的大樓建模,樓面還帶有高級的金屬反光。

根據(jù)奔馳官方的說法,設計師利用一款名為“Unity Industrial Collection”的復雜3D視覺軟件包,對數(shù)字座艙內(nèi)的儀表盤、信息娛樂、導航等元素進行3D化。另外,小米、蔚來全系等智能電動車廠,都通過Unity 3D引擎建立了自己的3D桌面體系。

為什么車企都愛用3D物理引擎做車機視覺?電車通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3D物理引擎的立體場景交互更新穎,強調(diào)科技感和更高級的圖形渲染能力,催生出一套脫離2D層面的交互體系。同樣都是打開車后的電動尾門,2D菜單交互相當于“功能交互”,而3D桌面則能夠變成創(chuàng)新的“空間交互”或場景體驗。

微信圖片_20250811203520_185_85.png

(圖片來自小鵬汽車)

對于SR界面、導航界面等,3D交互相比傳統(tǒng)的2D界面,在“空間感”上有更直觀的體現(xiàn),比如攝像頭、激光雷達實時傳回的數(shù)據(jù),可以通過3D界面展示。

3D智能座艙已從“加分項”變?yōu)?ldquo;必選項”,畢馬威預測,2026年中國智能座艙市場規(guī)模將達2127億元,滲透率超82%,車企通過3D引擎技術打造差異化的體驗。

第二,車企與物理引擎供應商合作,可以提高3D智能座艙的開發(fā)效率。以虛幻引擎為例,Epic Games與高通聯(lián)合虛化引擎在驍龍平臺的性能;Unity與芯馳、芯擎等本土芯片廠商聯(lián)合開發(fā)車規(guī)級解決方案,提升了硬件利用效率,加速了技術落地。

總體來說,車企用3D物理引擎,主要還是用于座艙娛樂跟交互體驗那一塊,特斯拉引入虛幻引擎或許有同樣的目的,但方向上略有不同。

車端SR媲美3A大作?很酷但可能沒啥用

在電動智能車廠里,算是對3D視覺不太上心的一家,3D元素在車機大屏當中占比不多。而根據(jù)上面兩位博主的爆料,特斯拉更傾向用物理引擎改善ADAS下的SR畫面,而非交互界面的升級,從他們提供的圖片素材當中就能得知。

說實話,電車通認為3D視覺對車機交互效率的提升聊勝于無,就拿3D場景桌面來說,車模和場景占據(jù)了車機大部分顯示面積,實際使用并沒有變得更便利,充其量就是人和機器之間的交互更有“親和感”。當然了,這只是電車通的主觀看法,車企也提供了另外的桌面模式。

微信圖片_20250811203856_186_85.png

(圖片來自小鵬汽車)

回到ADAS的SR界面,特斯拉引入虛幻引擎之后,會將SR界面做成博主爆料那樣的效果嗎?電車通的看法是否認的,因為從工具屬性出發(fā),車端ADAS SR界面暫時不需要如此復雜的場景渲染,至少現(xiàn)階段很難實現(xiàn)理想的效果。

先說車端SR界面,行業(yè)的普遍做法都是用單色3D場景來顯示,車輛攝像頭、激光雷達接收到的環(huán)境信息,通過AI對周邊物品進行識別(小車、貨車、行人、電動車等),并通過3D場景展現(xiàn)出來。為什么要用單色,電車通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SR界面是汽車對周邊環(huán)境識別之后的結果呈現(xiàn),它存在的目的是方便駕駛員了解到周邊的環(huán)境,以及車輛識別到了什么。單色場景的好處就是去掉了各種顏色干擾,僅留下最基本的建模,信息傳遞效率更高。

ff1f721d6db821962b8b8c8363b3a688.jpg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用一些傳統(tǒng)車主的話來說就是,花里胡哨的屏幕元素,還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正常駕駛。

第二,如此復雜的3D場景還原,肯定少不了龐大的性能開銷。前面說過,為了支撐LOTUS HYPER OS的流暢運行,蓮花汽車在ELECTRE上搭載了兩顆高通驍龍8155,越是逼真的場景模擬,對座艙芯片需求越大,能夠理解特斯拉率先在Model S、Model X等配備AMD芯片的車型上預埋虛幻引擎。

還有一個問題是,受限于激光雷達、攝像頭以及處理性能等因素,感知系統(tǒng)實時反饋回來的環(huán)境信息容易出現(xiàn)偏差。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開著ADAS的時候,你會看到周邊的車輛、行人等元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抽搐,有的時候還會憑空出現(xiàn)一些現(xiàn)實世界沒有的元素,這就是實時感知和實時渲染目前存在限制。這個問題,在純視覺感知的特斯拉車型身上,會更加明顯。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個特別逼真的車端SR界面當中,看著身邊的車輛和行人在抽搐,或者是本來沒有人的地方,系統(tǒng)卻告訴你有人,聽起來多少都有些不寒而栗。即便座艙芯片可以輕松支撐3D場景實時渲染,但感知端的信息,還需要算法進一步優(yōu)化和限制,來提高顯示端的精度。

再說了,駕駛員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前方的真實環(huán)境,一般用不到如此逼真的3D場景還原,目前的單色3D場景,已經(jīng)是現(xiàn)階段車端SR界面比較理想的形態(tài)了。

寫在最后

特斯拉引入虛幻引擎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逼真的ADAS SR界面,在電車通看來,高級的PBR材質(zhì)和實時模糊界面渲染,也需要借助物理引擎。

這些也是基于個人主觀的猜測,說不定特斯拉真的有能力解決感知和車端SR之間的矛盾,模糊現(xiàn)實與數(shù)字世界的邊界,還能將體驗做得比較好,給行業(yè)形成示范性作用。

只是從用戶層面出發(fā),逼真的3D場景渲染帶來的實用價值還比較有限,或者說這種行業(yè)還沒發(fā)掘出一種剛需場景,行駛過程中,車輛需要精確感知并判斷環(huán)境,但用戶不需要通過車機大屏去了解,3D元素更多是一種秀肌肉帶來的情緒價值。

微信圖片_20250811204036_187_85.png

(圖片來自特斯拉)

這并不意味著3D物理引擎只是一種偽需求,它的確在智能汽車當中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Unity 3D、虛幻引擎通過和芯片供應商合作,深度介入車載芯片的圖形優(yōu)化,形成了智能汽車時代的生態(tài)主導,變成車企智能化轉(zhuǎn)型的核心力量。即便是對3D視覺不太上心的特斯拉,對3D車模、3D智駕場景都有一定的涉足。

而在更遠的未來,車企還會通過3D物理引擎和游戲引擎構建的自動駕駛仿真平臺里,實現(xiàn)真實駕駛場景的快速訓練和模擬,電車通也曾對此進行過解讀和報道。

物理引擎在智能汽車應該怎么發(fā)展?或許就像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強調(diào)人機交互那樣,物理引擎能夠更好地模擬出物件的運動軌跡,方便車企做出更有“呼吸感”的菜單交互效果,實用性應該會比媲美3A大作的車端SR更高。

但物理引擎在車企手中,怎么做,還得看車企怎么想。

來源:雷科技

本文圖片來自:123RF 正版圖庫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特斯拉車機引入虛幻引擎!智駕界面堪比3A大作,然并卵?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wǎng)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